在第二批先进行教育活动中,官渡区各参学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和党员队伍状况,在增强学习的针对性、保证党员参学率、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上下功夫,短短二十天时间,教育活动已初显成效,呈现以下五大特点:
“口袋党员”站出来 官方企业集团员工近5万人,流动性大的人员约4.8万人,其中有不少流动党员。集团党委在抓好下属7个支部、104名在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同时,不忘流动党员教育工作,积极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活动,向员工发出3000余份《致流动党员的一封公开信》和《流动党员情况登记表》、号召“口袋党员”亮出身份,及时摸清流动党员队伍情况。经落实,企业共有流动党员152人。集团党委将其中无法与原单位联系的114名流动党员纳入先进性教育活动范围,按照相对集中,地理相近的原则,组建特别党小组、临时党小组、临时党支部开展学习。
外出党员不挂空 阿拉乡石坝企业联合支部有3名党员长期在外省打工,党组织经过电话联系,做通其思想工作,3名外出党员积极配合,参加学习,决定采取邮寄相关学习材料和自学的方式,完成先进性教育活动三个阶段的学习,3名外出党员定期向党组织进行书面或电话汇报,按照学习进度寄回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党性分析材料和个人小结材料,及时反馈学习情况。小哨乡高夫企业支部一名党员因工作原因派驻国外,不能参加第二批学习,经请示市、区委先教办,拟参加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人而异,确保教育活动一个不漏。
临时党小组里书声朗 矣六乡青松吉有限公司、汇达建筑公司、巨力线缆制造公司三个支部共有党员24人,基本上都是生产技术骨干,工作在生产一线,集中学习难度大。各支部按照“两不误、两促进”的原则,将工作、休息时间相近的党员3人一组,组成8个临时党小组,采取个人自学为主、集中学习和专题辅导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教育活动。工作之余,企业车间、员工宿舍成为党员们学习讨论的场所,朗朗书声、激昂议论。
“送学上门”暖人心 许多基层单位都有离退休老党员和生病住院党员,对这些同志,各基层单位党组织纷纷开展“送学上门”活动。六甲乡针对个别老党员体弱多病、不便参加集中学习的实际,结合“四个一”、“开展一次为困难党员和群众送温暖活动”,主要领导亲自上门,把一堂“特殊的党课”送到老党员身边,也把党的温暖送到老党员心中。
边学边议思路清 小哨利用七、八月份农闲时节,乡机关支部每周集中学习2-3天,同时将学习对象扩大至全乡所有村组干部。他们采取上午学习、下午讨论、边学边议的方式,结合乡情和党员实际,对每个专题内容都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巩固了学习效果。通过学习讨论,广大党员干部统一了认识,理清了思路,明确了任务,进一步坚定了共产主义思想、社会主义信念,坚定了加快现代新昆明新官渡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读书笔记见功夫 学习效果如何?是否走过场?读书笔记反映得一清二楚。针对教育系统广大党员文化素质高,自学能力强,又正逢暑假,区教育局党委采取个人自学为主、集中辅导为辅的方式,在认真开展“四个一”活动的同时,发挥党员主动性,要求区属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党员教师每人必须完成20个专题的读书笔记,在每周集中学习时进行检查,督促进度,保证质量。许多学校专门制作了统一的读书笔记本。读书笔记把学习、工作、生活有机结合,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对先进性教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小中见大,反映出广大普通党员教师的学习效果和心声。
各参学单位创造性地开展先进行教育活动,使广大党员切实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