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朗乡多种方式推进农村党员学习
沙朗乡作为五华区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试点,针对农村党员“一高三低”(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工作能力偏低、带头致富带领致富能力偏低)和村党组织“两少”(活动经费少、活动场地少)的问题和特点,结合农务繁忙的实际,坚持按照小型、分散、灵活、相对集中的原则,区别情况,分类指导,使先进性教育活动贴近农村工作、贴近农村党员、贴近农村群众。
抄笔记,板书学。由于全乡参加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581名党员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5.7%,记录能力偏低,在作笔记时有一定困难,因此,在村党总支组织集中学习时,都将授课内容的标题写在黑板上,方便记录有困难的党员,使党员们能记住要点、加深印象,其余内容则尽力而为,能记多少就记多少,既做到实事求是,又确保了学习效果。
分小组,灵活学。各村党总支针对农村党员的特点,分别成立4种类型的学习小组,灵活组织学习:骨干小组集中带学,由总支委员、支部委员、党小组长组成骨干学习小组13个,定期集中学习,做到先学一步、多学一点、学深一点,在搞好自身学习的同时,带领和指导其他学习小组的学习,确保党员学习质量和效果。党员小组分散自学,以就近方便学习为原则,居住地相近党员组成党员学习小组57个,由党总支确定其中1名党员为负责人,在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的基础上,尽量在夜晚组织学习交流。流动小组督学互学,在马街、安宁、普吉等地务工经商且方便集中的党员组成流动学习小组4个,由党总支确定其中1名党员负责组织学习,确定联系人负责送学习资料并对流动小组的学习进行监督检查。帮扶小组送学帮学,对年老、残疾、文盲、行动不便的党员,开展“一帮一、结对学”活动,共结帮学对子109个,由他们自己商量,选择适合的时间和方式,通过送资料、听学、讨论等方式进行送学帮学带学助学活动。
免书写,勤参学。对无书写能力的党员,由所在党支部研究确认,经党总支审批并报乡党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备案,可不做读书笔记,但要积极参加学习和讨论,并在学习交流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上进行口头发言,并由党支部指定记录人负责记录。
农务忙,广播学。针对农村党员白天生产任务重,没有时间学习的情况,通过广播这种方便、省力、适用、波及面广的方法对先进性教育活动进行宣传,让广大党员能够边生产、边学习,不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工学矛盾,还扩大了宣传范围,让部分群众也参与到学习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