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街道党工委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紧紧围绕群众反映最多、最强烈的市容市貌整治问题,创新思维、创新机制、创新工作,边议边改,探索建立了有太和特色的城市综合管理长效机制。
分层次责任制管好城市 为创造整洁、优美、有序的城市环境,太和街道党工委通过深入调研,制定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重心下放、上级监督”的城市管理新体制,即对昆明火车站周边等辖区主要街道,实行“片、路、段长”负责制,由各党政主管领导任“片长”,副职领导任“路长”,各中层领导任“段长”,片、路、段长轮流值班,干部党员带头上街巡查,整治城市环境,清除卫生死角,把路段责任到人,包干到底。同时,开展了以昆明火车站、明通路、和平村三大片区为重点,以维护交通安全、改善城市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大整治活动,全力打造“洁净太和”。
为群众办实事美化城市 太和街道党工委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创造优美环境为民办实事上。针对居民群众反映的站前路违章建筑情况严重的问题,拆迁、整治了站前路步行街11000多平方米路面和520余间占道商铺,拆除了沿街193户、8317平方米的外挑式防盗笼。针对群众反映的和平村综合市场道路破烂和环境脏、乱、差的问题,筹资60多万元,维修了和平路、和平南路、和平北路、昆前路四条次干道18900平方米的路面,综合整治了和平村市场,缓解了“以路为市”造成的交通拥堵现状。
数字化管理建长效机制 太和街道党工委将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作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九件实事”之一,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边议边改,深入开展了以巩固GMS会议城市综合治理成果,建立综合管理长效机制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逐步探索推行“准数字化责任区管理机制”,形成了有太和特色的“一二三四五六”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一”即“一个目标”,就是达到“全社会管理、全行业覆盖、全过程监督”的工作目标;“二”即“二个结合”,就是社区居委会和办事处专门机构相结合、日常有效管理和重点整治相结合,不断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实现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分离;“三”即“三个联动”,就是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公共单位三级联动,进一步细化原来施行的“片、路、段长”责任制,以社区为基本单元,划分八个责任区,由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任“片长”,党政副职任“路长”,科室负责人任“段长”,同时,办事处与社区居委会和公共单位签订《社区居委会城市管理综合目标考核奖惩责任书》、《辖区公共单位城市目标责任书》,畅通沟通渠道,落实责任机制;“四”即“四个统一”,就是经济管理、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事业四项统一管理,形成“整体效果大于单个之和简单相加”的效应;“五”即“五个落实”,就是制度、机构、资金、人员、设施五落实,办事处统一制作了辖区责任区划分图,标注了重点工程项目、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垃圾中转站、垃圾收集房、果皮箱、绿化带、危房、水淹点、环卫人员等基本参数,并按照准数字化管理的要求实行编码造册,实现数字化信息共享;“六”即“六个特点”,就是符合官渡区体制、准数字化管理、城市特点鲜明、可操作性强、不增加额外投入、效果明显易于推广六个特点。
采用人工模式的数字化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管理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取得了明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