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平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努力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形成推动我们事业发展的强大人才队伍。”这一精辟论述,既给各级党委政府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
用事业凝聚人才,就是要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事业是一面旗帜,是一支火炬。时代呼唤人才,人才推进事业,事业成就人才。优秀的人才都是想干事业的,具有做好本职工作的强烈责任感和荣誉感。人才最怕的就是事业成功没有保证,优势发挥不出来,“英雄无用武之地”。人才者,用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人才外流,有的是为物质条件而走,但大多数为了学有所用,业有所成,寻求展现自己才干的更大空间。领导者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用识才的慧眼,用人才的气魄,用其所长,给位置,交任务,压担子,让人才在各自的岗位上各显其能,建功立业。
用实践造就人才,就是要引导人才在实践中经受锻炼、接受考验、提高本领。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增本领,是人才成长的根本途径。凡是在各种岗位上有所作为、成绩突出的人才,都是注重实践锻炼特别是基层实践锻炼,在丰富生动的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实践造就人才,就必须为人才到实践中加强磨练搭建平台。既要引导各类人才向重大发展战略、重点建设项目、重要攻关课题的需要流动,把经济建设和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作为砺练人才的“熔炉”,出成果,出人才;又要引导人才向经济社会发展急需而经济比较落后、情况比较复杂、矛盾比较突出和困难比较多的领域转移,在条件比较艰苦的环境里了解现阶段国情、磨练意志、砥砺品格,施展才干、成就事业。
要用机制激励人才,就是要把人才从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充分释放他们的干事创业能量。好的机制,有助于培养、吸引人才,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没有好的机制,育才、聚才和用才就没有制度保障。只有以改革的思路、创新的精神、开放的眼光、务实的态度,坚决破除那些不合时宜、束缚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推动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的全面创新,才能把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这就要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工作重点从“管人头”转变到用机制激励人才上,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建立健全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把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建立健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为优秀人才的成长提供“快车道”;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相联系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鼓励人才创新创造、充分施展才能;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的福利待遇水平;建立健全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机制,打破阻碍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
用法制保障人才,就是要推进人才工作法制化进程,营造良好的政策法规环境。坚持用法制保障人才,是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也是党管人才的重要方式。要消除人才成长进步的制度性和体制性障碍,使人才工作在法制的轨道上健康发展,就必须加快推进人才工作法制化进程,加大人才工作立法力度,围绕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流动、激励、保障等基本环节,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依法保障人才权利。人才的权利是多方面的,既要对人才的经济权利、政治权利以及人身安全、受尊重等精神权利加以保护,更要对人才知识产权加以特别的保护,以促进形成公平竞争的环境,促进各类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