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人才返回首页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公告: . 昆明市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拟录用人员公示(四) 昆明市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拟录用人员公示(三) 昆明市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拟录用人员公示(二) 昆明市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拟录用人员公示 昆明市公安机关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综合成绩表(2025年5月13日)
信息化建设
“三支一扶”计划必将推动新农村建设
发布时间:2006-10-11 16:08来源:

◆“三支一扶”计划是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一个具体行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现实意义。

     ◆“三支一扶”计划的实施,将为新农村建设输送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带动农民及时把农业高科技成果成功地转化成高附加值的农产品,转化成市场竞争力。

◆“三支一扶”计划,不仅会给农村带来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富裕,也可以给农民带来新观念、新思维,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中组部、人事部等八部门日前联合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这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的一个重要举措。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耕国家,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从一个农业大国向一个工业化国家转变。但是,民以食为天、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的古训长绕耳际不可忘记。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命脉”,缺衣少食,必然受制于人。诚如温家宝总理所言,粮食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出现闪失。他还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而且关系到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使之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正是为了响应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中组部、人事部等八部门共同出台措施,开始实施“三支一扶”计划。

“三支一扶”计划是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一个具体行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现实意义。中组部副部长、人事部部长张柏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还是在人才。”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资金投入、政策扶持,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更需要人才和智力的支撑。新农村建设需要资金投入、税赋减免,以加强农村发展的基础设施,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同时也需要有一大批人才扎根农村,培养新型农民,带动新农村建设,保证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输血”和“造血”,“硬件”与“软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从现实情况看,农村缺钱,更缺人才。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目前我国农村中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4.8亿农村劳动力中,大专以上只有0.5%。农村基层人才匮乏,素质需要提高,特别是在农村急需的教育、医疗卫生、农业技术等方面表现更为突出,有的地方已成为农村发展的瓶颈。

从二十多年前我国改革开放起,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农村经历了一段迅速增长的时期后,虽然仍然保持着发展势头,但迈向富裕的速度开始明显落后于城市,城乡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相对拉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城乡“剪刀差”的历史影响,农村发展的先天条件制约等等,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则是农村人才匮乏。高考制度的恢复,选拔培养了大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各类人才。农村许多人才也通过高考等各种方式不断地流向城市,加之城乡在生活、工作、发展等方面的现实差距,从城市回流农村的人才比较少,造成农村人才严重不足,农民的整体素质越来越难以跟上中国迅猛的发展形势。我国需要有一大批能够扎根农村的优秀人才,带领出一支新型农民队伍,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可以说,解决农村基层人才匮乏问题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在这种情况下,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选派高校毕业生支教、支医、支农和扶贫,将为农村输送一大批高素质人才,有利于改善农村人才队伍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农村发展开始直面国外先进农业的竞争压力。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起步较晚,缺乏与世界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同台竞争的力量。“三支一扶”计划的实施,将为新农村建设输送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带动农民及时把农业高科技成果成功地转化成高附加值的农产品,转化成市场竞争力。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从刀耕火种、二牛铁犁发展到机械化、集约型,一路走来,农业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没有现代化的农业人才,就没有现代化的农业。人才对于农业发展重要性的例子可以随手拈来,比如,同样是西红柿,国内的大个西红柿一元一斤,来自以色列的小个西红柿却能卖到五六块一斤。因为人家的西红柿个子虽小却口感好,品质好,营养高,价钱自然就贵出许多。再比如,现在我国培育出了高营养大枣,而且无核,尽管比有核大枣的价格要高很多,市场上仍然供不应求。此外,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从大西红柿到小西红柿再到番茄酱,从有核枣到无核枣再到枣粉,都需要有一大批人才带领农民、帮助农民进行技术转化。从新闻报道中,我们还会看到,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中,有的用电磁设备为葡萄苗加热,防冻促长;有的用电脑控制数千亩田地的滴漏灌溉,节水高效。赶超发达国家先进农业,没有人才不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没有人才也不行。

党中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概括为20个字: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三支一扶”计划,不仅会给农村带来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富裕,也可以给农民带来新观念、新思维,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三支一扶”计划将从今年起连续5年,每年招募2万名左右高校毕业生,主要安排到乡镇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从服务时间23年计算,明年下半年就会有4万余名高校毕业生在农村服务,后年下半年可能会达到五六万人。这么多高校毕业生的“加盟”,会给新农村建设增添一股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力量,将有利于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帮助更多的农村孩子成长成才;也有利于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水平,促进卫生防疫体系的建设,减少“因病返贫”现象。“三支一扶”计划将给农民带来新技术、新知识、新管理方法,还会带来新思想、新观念以及科学现代的新生活。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人产生了“小富即安”思想。有的农民虽然腰包鼓了,精神却变得贫乏了,甚至出现了一些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背道而驰的现象。相信随着大批高校毕业生的到来,通过运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带动农村的发展,展示他们的精神风貌、科学理念影响农村的社会风气,势必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方面,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