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着力构建流动党员多主体全方位服务管理网络
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员队伍建设,十分关心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加强进城务工人员中党的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党员动态管理机制”,
这充分说明了中央对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为我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抓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课题。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完善流动党员的服务管理机制,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流动党员管理新途径,
――
多主体构建工作网络,建立起流动党员信息流转快速通道。
目前,盘龙区已依托各街道(乡)为民服务中心建立了
10个流动党员服务管理中心,依托社区(村)为民服务站建立了
66个流动党员服务管理站,授牌仪式上,又在流动人员出入较多的部门、单位,以及流动人口聚集地增设了
35个流动党员服务管理点,在服务窗口摆放了
145个流动党员服务管理台,进一步构建了“街道(乡)流动党员服务管理中心
-社区(村)流动党员服务管理站
-工商、就业、便民、税务等流动人员重点工作部门和流动人口集中地流动党员服务管理点
-工作窗口流动党员服务管理台”为一体的全区流动党员“查找-服务-教育-管理”的工作网络。由区工商局、便民服务中心、就业局、各街道所属的临商税征收点、马家营村等多主体参与构建的“中心-站-点-台”工作网络,进一步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职责,履行义务,按既定的沟通格局和流转时效,实现相互间信息共享和流转,为切实做好流动党员管理的各项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
全方位构建工作网络,搭建起流动党员多层次服务管理平台
。
一是利于建章立制,责任落实,构筑良好的管理机制。流动党员服务管理“中心-站-点-台”工作网络的进一步构建,能充分发挥各党(工)委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建章立制,理顺工作关系,明确工作职责,加强联系、沟通,加大协调力度,从组织领导上严防工作“缺位”现象,严防流动党员“流失”。二是有利于立足服务,不断促进工作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分层分类建立健全党组织网络,加强党员管理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各司其职、齐心协力的工作格局,并积极开展流动党员再就业培训,发布就业信息,提供再就业援助政策咨询,关爱健康,科技咨询,孩子就学等全方位服务流动党员工作,及时为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党员不论流动到哪里,都能与党组织取得联系,接受党组织的服务和管理。三是有利于聚合力量,发挥作用,搭建自我教育管理的平台。各级党组织可以依托服务管理中心(站、点、台)联系服务流动党员的工作,发挥他们来自各个行业、地区、部门,具有各自优势的特点,通过建立流动党员“双带”平台,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工作,让流动党员帮助有志、有能、有为的外出务工人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促进本地干部群众更新观念、学先赶优,提高整体素质。
--
多方法构建工作网络,多角度探索服务管理流动党员新途径。
一是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流动党员服务管理“中心-站-点-台”工作网络的建立,能进一步促使各级党组织切实把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发挥好党(工)委牵头抓总、组织协调作用,与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定期通报和研究相关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和指导,在其统一部署下,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流动党员服务管理中心(站、点、台)功能建设,加大对流动党员权益保障,就业、创业指导、扶持,关爱和激励等新途径的探索。二是组织好巡回督查工作。结合年度党建目标考核责任制,各级党组织均可组织力量深入到流出(入)党员集中的区域和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情况和流动党员的学习教育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和督促。三是鼓励实践,推出经验。为多角度探索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的有效途径,丰富服务管理内涵,拓展服务管理外延,形成服务管理工作的抓手,盘龙区积极鼓励各级党组织开拓创新、积极实践,并加大培育典型、宣传典型、表彰典型的工作力度,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形成争先创优、以点带面、推动工作整体发展的格局。
(区委组织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