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抓手”彰显盘龙区流动党员服务管理
工作新格局
流动党员管理作为党建工作重、难点之一,今年以来,盘龙区广大党组织采取干部包、发动群众找、动员党员报、单位配合查等有效措施,以张贴党员登记公告、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个别了解等形式,对出租房相对集中、暂住人员相对较多的片区、“两新”组织较集中的楼宇、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单位,以及个体工商户较集中的居民楼院、公共单位进行了“拉网式”排查。截止
――
以建章立制为抓手,明确工作要求,细化工作部署。
一是强化全区性统筹规划和领导。盘龙区历来重视流动党员工作,
2005年就拟定下发了《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细则(试行)》、《关于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管理站的通知》。今年,根据中央、省、市委有关要求,先后下发了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实施办法》等五个规范性文件,不断促进流动党员管理长效机制建设。二是注重规范性制度建设,各级党组织进一步建立健全流动党员“双目标”管理责任制、《流动党员活动证》、外出申报登记、流入登记管理、情况定期报告和通报、党组织联系和关爱、民主评议、共建共管等工作制度,努力让制度管事、让制度管人。三是注重激发基层组织工作创造性,不断细化工作部署。在不断完善工作制度的同时,各级党组织能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接收流动党员询问首问责任制、谈话制、跟踪管理制等,并结合月报、季报、半年报等定期报告制度,及时更新维护基本信息,建立健全了管理工作机制和流动党员信息库。
――
以构建查找网络抓手,突出工作策略,形成“五加”工作法。
一是“纵向+横向”,整合资源,在依托为民服务中心(站)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管理中心(站)的同时,纵向延伸,在区工商局、便民服务中心、就业局、各街道所属的零商税征收点等流动人口管理重点部门,以及马家营村等流动人口集中地建立了流动党员服务管理点;横向拓展,在流动人口办理就业、租住房屋、开据税票等日常事务中增设“政治面貌”栏,开展流动党员咨询服务登记等工作,交错型流动党员查找网络逐步形成。二是“职能+职责”,在深入体现“双目标”管理职能的同时,进一步界定流动党员服务管理中心(站、点)的工作职责,责任型流动党员查找网络初步构建。三是“统筹+协调”,联动互动,充分依托“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机构和联席会议制度,初步构建了区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各党(工)委具体落实,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各司其职、齐心协力抓工作的格局。四是“咨询+答疑”,扩大服务,把“区-街道(乡)-社区(村)”三级联动工作网络中
83部流动党员咨询服务专线电话在“盘龙党建网”、《昆明日报》、《都市时报》等媒体上予以公告。并通过专线,竭诚为广大流动党员提供流动党员管理政策答疑、组织关系接转以及有关信息咨询等服务。五是“报告
+通报”,激励约束,坚持上行-报告,下行-通报,及时将接收流动党员和《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以及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抽查情况以《盘龙组工》的形式作全区性通报,较好地发挥了查找网络的督导效用。
――
以构建管理网络为抓手,突出协作共管,形成工作机制。
一是注重分类组建党组织,坚持对流入党员实行零条件接收、管理和服务的原则,将查找到的党员,及时进行身份确认后,根据就近、就便的原则,编入党组织。同时,为突出党员教育管理的分类指导,特别抓好了流出(入)地相对集中地党组织的建立工作。目前,按流动党员流出地相对集中建立了双峰县花门镇流动党员昆明党支部,管理流动党员
17名,这也是该区首个外来流动党员党组织;按流入地相对集中建立了桃源社区流动党员党支部,管理流动党员
12名。二是注重共同管理上的联动与互动,纵向通过与各级党组织签定《党建目标管理责任书》、与流动党员签定《流动党员管理责任书》,以及登记管理、情况定期报告和通报、民主评议等制度;横向通过《协作管理书》,对流出地、流入地双方在日常性教育、管理、关爱服务等方面的职责作了明确界定,为“双向共管”的有序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三是注重在现代化交流平台上的流动党员与党组织之间的联动与互动,借助面谈、电话、书信、网络等形式与流出党员保持联系,互通情况,及时掌握情况,并做好党员教育工作。同时,引导流动党员进入“昆明市流动党员管理之窗”和“盘龙党建网”,向他们宣传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相关政策、制度和信息,并听取意见和建议,实现了流动党员与党组织之间的联动与互动。
――
以构建服务平台为抓手,突出以人为本,强调关爱互助。
盘龙区牢固树立“两个意识”,即:抓好流动党员服务管理工作服务于和谐、平安盘龙建设意识;以人为本,强化服务,寓教育管理于服务的意识,提出通过“六个一”,以及与流动党支部、流动党员建立“一对一”关爱联系、“政治生日”谈话,将流入党员纳入“云岭先锋在盘龙党员干部帮困资金专户”救助、素质教育工程培训体系等措施,切实做好了党员关爱服务工作。目前,流动党员咨询服务专线电话和相关咨询服务的有关事宜向社会公布后,引起了很好的反响,截止
――以构建党员作用发挥平台为抓手,突出争先创优,形成带动辐射。
盘龙区通过搭建流动党员发挥“双带”作用平台,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开展“流动党员奉献他乡”为民服务日活动、“创美好明天”主题教育、“优秀流动党员”评比表彰等活动,大力宣传、鼓励、奖励那些带资金、带项目、带技术、带信息回乡或外来的流动党员,以及带领群众致富卓有成效、工作业绩突出和在居住地发挥先进作用突出的流动党员。今年“七一”建党节,在全区表彰的
20名“盘龙区生产工作一线优秀共产党员”中,就有
1名流入党员受到了区委隆重表彰,充分表明我区对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扎实推进。
――
以健全责任体系为抓手,突出目标管理,加大督导检查力度。
一是纳入党建目标管理体系,从区、街道(乡)到社区(村)党组织都对流动党员接收、服务、管理等有关工作层层进行考核,形成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的工作制度。二是建立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巡回督查制度,积极推动党(工)委科级领导带头与流动党员“接对”工作,定期巡访流出党员,了解他们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相关工作进行督促检查,不断促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开展。三是选派了流动党员管理指导员。结合在“两新”组织选派党建联络员、指导员和党建“网格化”管理等工作,选派了指导员,负责对流动党员服务站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有效增强了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督导检查力量。
(区委组织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