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要轰轰烈烈签约,更要踏踏实实落地。市委、市政府把第三季度7、8、9三个月定为基础设施、招商引资和产业类项目开工月;所有招商项目实行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挂钩推进机制,一对一全程跟踪服务。这是记者从昨天召开的昆明市推进项目落地工作动员会上获悉的。
市委副书记杨远翔,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应永生,副市长李文荣出席会议。
今年以来,我市招商引资的力度之大有目共睹: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赴珠三角、长三角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开展招商推介,成立35个招商分局驻点招商,召开驻昆异地商会座谈会以商招商。1—5月,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0户,同比增长33.3%,合同外资完成39188万美元,同比增长122.3%,占全省合同外资的63%;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4亿美元,同比增长39.3%,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的59%;实际引进市外到位资金161.8亿,同比增长51%。截至6月30日,共有236个项目成功签约,其中外资项目50个,拟利用外资72.9亿美元,内资项目186个,项目协议投资总额2343.6亿,拟利用内资2218亿元。
“实际利用外资仅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3%,实际引进市外到位资金仅完成32%”。尽管同比增幅不小,但距年初确定的招商引资目标尚有差距,副市长李文荣这样分析:新项目到位资金不多、增长幅度不大,项目落地开工进展不平衡、不理想,园区平台建设进展不快,前期工作深度不够,土地环评规划审批等不适应招商引资需要。
招商引资项目顺利落地、开工是检验投资发展环境的试金石。市委、市政府决定,集中时间、精力,组织精兵强将,以竣工时间倒逼项目推进,分级负责,属地管理,谁招商谁负责,帮助已签约项目业主用最简洁、快速的办法,办理完成相关行政审批手续,尽快把协议变为合同,让合同落地动工,使引进项目早开工、早落地、早建设,确保第三季度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开工率90%以上。
具体措施包括:所有招商项目实行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挂钩推进机制,每个项目指定一名领导干部负责全程跟踪服务;建立领导帮办制,对达到一定投资规模的项目,抽调相关负责人到项目单位全天候帮办服务;难推进的项目,市政府分管领导归口直接负责;投资过百亿的重大项目成立专门项目推进领导小组跟踪推进。
不仅如此,市工业突破、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将实行例会制度,每10天召开一次,对列入省市重点推进的项目,抽调专人组成工作小组跟踪落实,从项目引进、落地、审批到开工、建设,全程特事特办,及时协调重大项目在土地、规划、建设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同时强化招商引资项目库建设,确保重大招商项目无障碍进入、无障碍实施。
记者了解到,利用外资200万美元、内资3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中,1—5月已开工建设的招商引资和重点工业项目60个,7月底即将开工建设的29个,拟在8到12月将要开工的50个,已签约但未确定开工建设时间的102个。每个项目都将定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工作时限,工作重点放在规划、土地、基础设施建设、区域环评、排放指标、备案审批、投融资平台搭建等方面。
下一步,我市将建立项目落地进度通报考核制,重奖引进项目有突出贡献的县区和个人,对推进项目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完不成任务的给予相应处罚。市纪委将根据项目落实情况适时行政问责,抓典型、追究责任。
主流声音
开工建设是
招商的试金石
春施千亩肥,秋收万担粮。为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一个时期以来,昆明市全体干部群众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把招商引资放在首位,外引内联,主动出击,连续作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而下一步,尽快把协议变为合同,让合同落地动工,使引进项目早开工、早落地、早建设,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环节。
我们抓经济社会软环境建设,其最终目的就是为昆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而结合昆明实际,目前面临发展的最大任务和当务之急就是招商引资、就是上项目。招商引资项目顺利落地、开工是检验投资发展环境的试金石。项目要引得进来,要在昆明落地生根,引来了必须建好,建成要顺利运行,最终把引进的项目变成昆明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进生产力,变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的助推器。这就是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的具体成果,就是经济社会软环境建设的具体成果。
以大招商引进大项目,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以大投入培育大产业,以大产业推动大发展,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既要重抓招商引资,千方百计引进大项目,还要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步伐,力争早日建成达效,成为推进全市发展的新兴增长点。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始终围绕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干部一对一挂钩推进重点项目及集中时间、精力,组织精兵强将,以竣工时间倒逼项目推进,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等的具体部署,打好招商引资及重点项目实施的攻坚战,为切实提高昆明区域经济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在全省实现率先发展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