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区大观街道办事处三合营社区是一个地缘型社区,地处昆明市中心闹市区,面积为 0.17平方公里,有常住人口 7680人,居民住户 2560户。社区内党政机关、部队、学校居多,还有宾馆、招待所 5家,餐饮、饭店 57家,娱乐场所 52家以及各类经营店铺共 600家,昆明市定点的旅游夜市“昆都夜市”就坐落在社区内。社区党支部现有党员 78名,设有 5个党小组。
在社区建设上,
三合营社区党支部认真领会胡锦涛同志在天津考察时提出的“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精神,充分发挥社区党支部和共产党员服务群众、凝聚民心的作用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困的作用,以服务群众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创建活动为载体,以便民利民为重点,以维稳机制为平台,以共驻共建为依托,努力营造开放、创新、诚信、向上的风气,着力打造文明、服务、平安、繁荣的新型社区,走出了一条以社区党建推动社区建设,营造和谐社区的新路子。先后被中央文明办、国家民政部、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创建文明社区示范点”、“全国青年文明社区”光荣称号,社区党支部连续多年被评为五华区先进党支部。
2006
年,社区党支部被评为云南省先进基层党支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自来到社区视察工作,并对社区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一、
以加强自身建设为基础,为建设和谐社区提供组织保证
1、
加强自身建设,构建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
三合营社区党支部按照“五好五带头”的要求,坚持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和党员目标管理制度,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卡、下岗失业党员信息卡、在职党员信息卡、非公企业党员信息卡、离退休党员信息卡,以争创“云岭先锋为民服务先锋岗”活动为载体,强化党员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和群众意识,充分发挥了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区委的统一安排部署下,首次为三合营社区党支部配备了专职副书记。在努力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建立健全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群众组织和社区服务组织,努力构建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功能健全、运转有序的社区组织体系,为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凝聚社区群众打牢组织基础。一是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采用户代表直选的方式选举产生了社区居民委员会;二是建立健全了社区联合工会、社区妇女联合会、进城务工妇女之家等群众组织;三是着眼于满足群众需要建立了社区劳动就业保障和社会保障服务站、社区法律服务工作站、矛盾调解处理中心等社区服务组织。
2、
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各种组织的作用。
建立了由社区党支部牵头,辖区有关单位参加的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分会,定期沟通情况、交流工作,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条块结合、共驻共建的工作格局和权责明确、关系顺畅、协调运转的工作机制。
三合营社区党支部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和完善运行机制和工作机制,推动了整个社区党建的繁荣与发展。一是社区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日益突出。在社区的建设与发展中,社区党支部始终处在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核心地位,积极发挥着领导作用;二是社区党员队伍战斗力日益加强。通过开展争创“诚信经营先锋岗”、“为民服务先锋岗”和“创业先锋岗”活动,找到了“党员长期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途径,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三是社区党建力量日益壮大。在社区党支部的倡议下,社区内各级党的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投身到建设和谐社区中,一些在职党员也把身份亮出来,如三合苑党员家庭门口悬挂了“党员户”的标志,在院坝和楼道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带头作用,拓展了党员活动的空间。四是社区党建工作覆盖面日益扩大。到目前,已有三家非公经济组织的老板和外来务工人员都产生了加入党组织的要求和愿望。近年来,三合营社区党支部共有 32名党员被街道党工委评为优秀党员, 5名党务工作者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二、
以社区党支部为领导核心,着力构建和谐社区
(一)、以创建活动为载体,打造文明社区
加大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力度,以创建活动为载体,全面提高了社区的建设水平和文明程度。
1、
以“三创”工作为契机,着力改善居民的生活空间,优化社区环境。
一是抓拆违、清道。
拆除各种违章建筑,清理乱堆乱放、乱贴乱画,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和袋装化,增强了群众环保意识。强化重点道路和重点地区综合治理,占路市场按照市、区规划逐步实现退路进厅,规范市场秩序。二是抓卫生治理,坚持专兼结合,广泛发动党员和群众,治理和改善社区卫生环境。清理整顿了三合营 9号院等居民楼院的环境卫生,受到了群众的好评。三是抓绿化、美化、亮化。推进“楼道革命”,让楼道“亮起来,净起来,白起来”。植树种草,养绿护绿,提高社区绿化覆盖率。社区党支部通过以上四项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政府投资改造社区内的小街小巷 9条;促成了三合营社区下水道工程改造,解决了某些地段长期被水淹的问题;实现了社区一半“绿、亮、净、优”,社区绿地覆盖面达 30
‰
,建设了 7个光亮工程,有 1家驻区单位分别被评为省、市、区卫生红旗单位, 2家驻区单位被评为省、市、区花园式园林单位。
2、
围绕提高居民的综合素质,加强社区教育。
积极推动学习型社区创建,搭建文化教育平台,建立综合教育基地——开办了昆明市首家社区综合素质教育学校“三合营社区学校”,由社区党员电教工作站和驻区单位昆明市旅游职业高级中学无偿提供电教设备和教师,社区法律服务工作站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区委党校提供优秀教员,针对不同的对象分别开展了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普法教育、初保卫生健康教育、环保教育、科普教育、无神论教育等多种教育培训,将人生艺术和生活知识纳入社区教育内容,融思想性与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做到有阵地、有教材、有师资。通过内容丰富的教育培训,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文明意识、法律意识和反邪教意识,引导群众抵制各种不良思想影响,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多年来,无一人习练“法轮功”。
3、
围绕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在去年的社区换届选举过程中,三合营社区改变了过去间接选举社区居委会成员的办法,进行了户代表直选,社区居民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参选率达 100
‰
。通过选举,选出了符合群众意愿和要求的新一届的社区居委会班子,扩大了基层民主。直选使群众对社区事务的参与度和认同感大大提高,社区居委会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4
、围绕“五争创”活动,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
积极开展争创“文明楼院”、争创“五好家庭”、争做“社区志愿者积极分子”、争做“社区文明市民”、争创“五星级文明示范单位”的活动,唱响了“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主旋律,驻社区、爱社区、管社区、建社区蔚然成风,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人心。社区内共有“文明楼院” 25幢,“五好家庭” 68户,“社区志愿者积极分子” 91名,“社区文明市民” 76名,“五星级文明示范单位” 15家。社区通过开展特色工作,对社区广大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服务、管理工作,丰富了外来务工人员的业余生活,
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进城务工人,如:社区成材餐厅的白族女青年李雪燕被评为“五华区优秀市民”,去年被昆明市妇联推荐作为全省唯一的外来务工妇女代表出席云南省第九次妇女代表大会,四川民工冉雄民家被昆明市妇联评为“五好家庭”、傣族女青年景小洼被评为“ 2005年感动昆明十佳民工”。这些成果充分展示了三合营社区工会、妇联工作的成效。
(二)以便民利民为重点,打造服务社区
坚持社区党的建设以群众需要为第一信号,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做到有居民群众的地方,应有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工作,充分发挥社区党员,特别是在职党员、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调动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低保志愿者等四支队伍的积极性,共同为社区居民、为外来务工人员、为驻区单位提供优质服务。
1
、积极为社区居民服务。
为进一步完善社区功能,探索服务新方式,拓展服务新领域,一是社区党员以“多人一区,一人一岗”的方式划分了 5个党员责任区、 23个党员责任岗,责任岗党员坚持每周五次深入居民群众中,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二是加强“两保障”工作,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窗口式”、“登门式”、“全程式”“亲情式”、的便民、利民、轻松、快捷、高效的就业再就业服务,有力地促进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居民生活,设立了 15个便民服务点;四是组织党员志愿者和青年志愿者队伍利用双休日深入到社区困难家庭和孤寡残疾人家服务。国家劳动保障部中心主任胡晓义、培训就业司司长等领导,就再就业工作到三合营社区进行检查指导时,给予了充分肯定。
2
、积极为驻区单位服务。
一是社会化管理服务。建立“三制一站一线一组一队”机制,为企业离退休人员提供服务;对社区单位和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应保尽保,积极组织培训,为他们就业和再就业创造机会;二是创环境服务。协调有关部门完成了社区道路的拓宽改造,完善了环卫设施,修建公厕 2个、垃圾收集间 1个,设置果皮箱 24个;在社区内种植行道树 425棵;三是安全管理服务。社区治安委员会率先与社区 40多家单位签订了社区安全防火、治安、文明经商工作责任书,并深入到各单位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3
、积极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
一是成立组织,认真落实《工会法》,广泛宣传,积极动员,建立社区联合工会和 5个分工会组织,吸收发展外来务工会员 400余人,使远离家乡的处来务工兄弟姐妹们有了一个新“家”。二是开展教育。通过讲座培训、送法上门、交心谈心等方式,广泛宣传《工会法》、《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提高了他们的法律意识。三是依法维权。成立了社区妇联,率先建立了社区妇女维权岗,成立了“进城务工妇女之家”。国际劳工组织多次到在三合营社区考察“进城务工妇女之家”工作,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到社区视察工作,对社区进城务工妇女之家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说:“三合营社区经验值得推广”。
三合营社区主任吴梅应国际劳工组织的邀请,参加了在柬埔寨金边召开的湄公河次区域预防拐卖妇女儿童项目次区顾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并在会上作了“进城务工女青年之家安全就业活动”的发言,作为社区在国际上交流尚属首次,因此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纷纷表示要来社区考察。
(三)以维稳机制为平台,打造平安社区
作为“全国创建文明社区示范点”的三合营社区党支部,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积极投入到“平安昆明”、“平安五华”的活动中,始终把创安工作作为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内容,紧紧依靠派出所、司法所、公共户单位和辖区居民群众的力量,构建了“一个中心、一个工作站和四支队伍”的防控网络,落实好防火、治安、文明经商三项责任,形成了社区治安齐抓共管、群防群控的良好局面。
1
、做好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把问题解决在社区。
针对三合营社区“五多”(休闲娱乐场所多、商家铺面多、写字楼多、流动人口多、矛盾纠纷多)的特点,大观街道党工委率先在三合营社区成立了全省首家“矛盾调解处理中心”,社区党支部紧紧依托“矛盾调解处理中心”,积极开展人民调解工作。针对群众切身利益,围绕群众反映较多的难点问题、困扰居民生活的热点问题,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在第一时间掌握信息,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到第一现场化解矛盾,筑起了解决纠纷的第一道防线,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使问题解决在社区。自“矛盾调解处理中心”成立以来,共解决了各种矛盾纠纷 57起。通过中心作用的发挥,迅速有效地促成了大潮房地产公司发放了 100多名民工从 98年至今被拖欠的工钱,有效化解了一起矛盾纠纷,即维护了民工和企业的利益,也确保了社会的稳定。
2
、发挥“法律服务工作站”积极作用,为群众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务。
为提高社区的法律服务水平,在社区党支部的发动下,吸纳了一批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有一定法律素养、热心公益事业的老党员、老专家,成立了“社区法律服务工作站”,为社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每月举办 2次法律专题知识讲座,内容主要有:《劳动法》、《婚姻法》、《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消防法》、《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等,使广大居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得到了增强,真正懂得了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的权益。法律服务工作站自成立以来共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 465件(次),开展普法宣传教育 156次。
3
、提高社区自治能力,有效预防治安刑事案件的发生。
三合营社区积极组建低保治安巡逻队、消防志愿者巡逻队、居民院坝治保小组和群众治安队等四支群防群治队伍,全天候在社区内巡查;在创建平安社区工作中,省委政法委书记李明朝、省司法厅副厅长周鹄昌到社区考察工作时,充分肯定和赞扬三合营社区党支部按上级党委要求分解细化,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做到优化环境,工作落实,取得了较好的工作实绩,社会治安治理工作被云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授予“云南省安全文明小区”、五华区“三五普法”、“四五依法”先进单位称号。国家司法部副部长胡泽群到三合营社区检查要作时,对三合营的法律服务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四)、以共驻共建为烘托,打造繁荣社区
三合营社区党支部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以党建带共建,经共建促发展,发挥“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和“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的作用,落实共驻共建的原则,充分调动社区和各种的效力量,激发、凝聚他们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打造繁荣社区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1、
推动文化的繁荣。
通过共驻共建,进一步整合社区文化资源,依托社区部队、机关、学校、文化单位的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繁荣了社区文化,一是丰富社区文化内容。开展蓬勃的群众文化活动,积极组织开展“万家图书援建”活动,在各种节日来临之际,适时组织联欢会、棋牌比赛、演讲比赛等,推动社区文化繁荣;二是营造社区文化氛围,社区居民在参与文化、享受文化的同时,受到了文化熏陶,丰富的文化活动,不断鼓舞着人们用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一流的工作业绩展现自我价值、有志者事竟成奉献社会,党员罗绍国出资 1000元资助社区建设,市群艺馆的彭鸽了教师免费捐赠图书数十册;三是共享社区文化资源。餐饮文化、广场文化、商业文化、军营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交相辉映。设立了社区文化活动室,社区图书馆,全天对社区开放,与成都军区昆明体育训练基地签订协议,主动为社区居民开放游泳池、乒乓球馆等体育场馆,由昆 27中无偿提供地给社区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共享社区文化资源。
2
、促进经济的繁荣。
通过共驻共建。有效改善了社区的投资环境,提供了商家发展的平台。推动了社区经济的繁荣,一是出现了休闲娱乐业连片发展,服装、电动自行车销售出现专业化市场,各种便民种民网络规范有序的良好经济发展态势。二是经济组织形成规模化,社区商家企业达到 600多户。
通过加强社区党支部建设,强化社区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打造文明社区、服务社区、平安社区和繁荣社区,在三合营社区初步构建了和谐的新型社区,推进了“云岭先锋”工程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