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在线】昆明市“边疆党建长廊”建设成果显著
发布时间:2009-09-16 09:11来源:
□龚庆萍
党建活动室对发达县区的农村来说是 常态的设施,但在边疆却有着格外的意义。
在边境上,中国的村寨与境外山水相连、语言相通。如果站在德宏州陇川县县委大楼上向外看,直线距离5公里外的山峦就是邻邦缅甸。在陇川,甚至边寨村民们唱的,都是邻邦的歌。
就在2008年10月,陇川县章凤镇迭撒村、陇把镇吕良村的两个党建活动室竣工投入使用。活动室里有电教设备、有书报学习材料、有宣传栏、有广播、有国旗、有党旗。
这两个在边境上的党建活动室是晋宁县投资29万元援建项目。这项行动源自云南省2007年4月启动“边疆党建长廊”建设。
迭撒村、吕良村有了党建活动室,这仅是昆明市“边疆党建长廊”建设中的一个援建个案。昆明市援建到当地心坎上的实事还有很多。
截至目前,昆明市在“边疆党建长廊”建设中,市、县、乡三级累计投入资金近900万元,从阵地援建、干部培养、人才培育、项目扶持几方面入手,全力开展“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工作,在资金上、项目上提前一年、超额完成了对口联系工作目标。
提前一年完成“边疆党建长廊”建设
2007年4月,云南省启动了为期三年的“边疆党建长廊”建设,昆明市与德宏州、迪庆州开展对口共建。中共昆明市委高度重视,按照省委“强组织、建阵地、聚人心、固边疆”的总体要求,选择昆明市经济实力较强、党建工作基础扎实的8个县(市)区,分别对口联系德宏、迪庆两个州的8个县(市)。五华区对口联系迪庆州德钦县;盘龙区对口联系迪庆州香格里拉县;西山区对口联系迪庆州维西县;官渡区对口联系德宏州盈江县;安宁市对口联系德宏州瑞丽市;呈贡县对口联系德宏州潞西市;晋宁县对口联系德宏州陇川县;宜良县对口联系德宏州梁河县。
为确保对口联系工作取得实效,昆明市委组织部制定了三年工作规划,明确提出,全市每年投入不少于200万元,三年投入不少于600万元,用于“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各项工作;同时,细化帮扶措施,按照“一年一主题,一年一重点”的工作思路,第一年重点援建活动阵地,第二年重点抓党员干部培训,第三年重点改善设备,确保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落实有力,使边疆党建长廊建设抓出成效。
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昆明市对口联系德宏州、迪庆州“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由市委组织部部长任组长,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任副组长,8个负有对口联系职责的县(市)区委组织部部长为成员,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开展对口联系的各项工作。
目前,通过市、县、乡三级共同努力,无论是投入的资金总量,还是每年的工作任务,都已提前、超额完成三年的对口联系预期工作目标。
目标虽已完成,但建设仍在继续,今年,昆明市向对口的2州8县(市)共购买价值110万元的10辆长城皮卡车,支持对口联系单位的基层党建工作。
阵地援建——活动场所花开边疆村寨
“边疆党建长廊”第一年,昆明市重点锁定阵地援建。
为帮助迪庆州、德宏州部分有困难的村(寨)改善党建工作条件,昆明市及开展对口联系的8个县(市)区按照分类实施、逐年配备的原则,开展了援建活动阵地,配置电教设备,筑牢党在边疆的思想阵地,推进边疆文化建设。
2007年7月25日,在迪庆州“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启动仪式上,昆明市向迪庆州赠送了10台DVD机及750套党教片。昆明的援建行动由此开启。
2007年,盈江县的那邦镇刀弄村和太平镇大寨村开始大动土木,一年后,刀弄村和大寨村的活动场所交付使用,村民、党员有了一个“家”。2008年,盈江县的弄璋镇南永村、旧城镇东丙村成为第二批援建村,2009年初,投资32万元的南永村、东丙村活动场竣工,新的党建活动阵地在盈江建起。官渡区计划在三年内帮助盈江县部分村建立活动场所或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步步完成。
五华区是昆迪合作对口帮扶的县区,在“边疆党建长廊”建设中,五华区将两个帮扶“二合一”,2008年将对口帮扶资金增加到60万元。在此资金支持下,当年,德钦县3个村民小组新建了党员活动室。此外,五华区安排资金15万元,为德钦县15个村级活动场所配置办公设备和电教器材,帮助德钦县建立起一批村级活动场所的示范点。
陇川,曾经的毒品重灾区。几乎每个村寨都因吸毒消失的家庭和艾滋孤儿。这里的村寨里,精神的力量、集体的安慰尤为需要。寨子的活动场所就是一个提供村民、党员们学习、娱乐的平台。
晋宁县与陇川县采取共同出资的方式,确定了三年内为陇川县国境线上的七个村委会每村援建一个活动场所的目标,丰富边疆党员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强化党员教育管理搭建了平台。截至2008年10月,晋宁县投资29万元援建的章凤镇迭撒村、陇把镇吕良村两个活动场所已竣工并投入使用。
宜良县将在三年内帮助梁河9个乡镇的部分村建立活动场所或配置电教设备,投资18万元首批援建的梁河县曩宋阿昌族乡曩宋村村级活动场所已基本竣工。
在边疆的320国道上,建有“安宁—瑞丽携手共建边疆党建长廊”党建宣传牌,向过往的人们宣传着党建内容。这是安宁市出资23万元建设的。而在阵地建设上,安宁市投资71.55万元,全资建设弄岛镇雷允村、勐秀乡等扎村、姐相乡顺哈村银井一组3个活动阵地,补助缺口资金建设畹町镇新合村活动阵地。4个党员活动室均按“七有”标准,配备电教设备、桌椅等相关硬件设施。同时,安宁还为5个村委会配备电教设备5套。
2007年,安宁再次投资35万元,用于改造村寨道路711.5米,加上瑞丽市自筹资金为该村建设的露天舞台、旅游公厕和部分道路,工程完工后,极大丰富了周边村寨的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改善村民出行条件,改变银井一组、二组的村容村貌,显现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气象。
两年间,昆明市对口联系的8个县(市)区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保证配套资金及时到位、严把工程质量,把党建活动阵地建设成干部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为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干部培养——开阔干部眼界提速边疆发展
转变一个角度,世界将不同;开阔一次眼界,思维就会改变。
干部,边疆党建中的“领头羊”,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之一。在“边疆党建长廊”建设中昆明市把软实力——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作为援建的方式之一。
2008年7月15日至8月15日,昆明盛夏。官渡区举办了一期中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在这个培训班上,6名来自盈江的中青年后备干部和官渡干部们一起学习了“解放思想、科学发展”、“法治政府与依法行政”、“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等15个专题的学习。这是官渡为盈江县培养中青年后备干部之举。也是昆明市委组织部的要求。
此外,干部交流,合力培养党政人才也在昆明与德宏、迪庆间进行。
盈江县每年选派3-5名干部到官渡区进行挂职锻炼,官渡区则选派干部到盈江县进行挂职锻炼。仅2008年8-11月,官渡区就接收盈江县选派5名科级干部到相关部门、街道进行为期3个月的挂职锻炼。
2008年,维西县16名干部到西山区挂职,此次挂职,增加了教育局、民政局、财政局、农业局、卫生局、投促局6个局,挂职锻炼的面拓宽了,两县区机关部门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了。
而五华区在与德钦县开展对口交流中,接收7名德钦县干部,全部安排到关键岗位,其中1人挂任区长助理、2人分别挂任法检两长助理。
瑞丽市先后派出17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安宁市挂职;安宁市派出3名干部到瑞丽市挂职。
学习、培训,是干部成长的需要。通过挂职锻炼,开拓了年轻干部的工作视野和经历,提高了综合管理能力和整体素质,增强了公共服务本领和群众意识。昆明市这些真心帮扶的举措,让对口的干部得到了有效煅炼。
昆明各县(市)区在培训自已的干部时,对口单位的干部培训也常记在心。
2008年,晋宁县科级干部进行异地培训,晋宁专门预留了培训名额,承担培训经费,由陇川县选派了5名科级干部,与48名晋宁干部赴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实地学习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招商引资等,切身体会发达地区的发展理念和发展速度,更新观念,拓宽思路。
2008年,盘龙区安排13.625万元资金,组织德钦10名干部赴江苏省南京市进行异地培训,通过不断创新培训形式,着力拓展德钦干部的视野。
据统计,两年间,德宏、迪庆两州115名干部到昆明挂职锻炼;昆明采取“送过去教、请过来学”等形式,组织两州各级各类人才到昆明插班培训,累计帮助德宏州、迪庆州培训基层党员干部2000余人;2008年8-11月,昆明市委组织部专门举办8期培训班,组织两个州800余名村干部到昆明参观考察学习,对两个州所有村的书记、主任进行了一次全覆盖培训。
两州干部到经济相对发达、意识较为开放的地方学习;昆明的干部到条件相对差一点的地方进行锻炼,在干部的双向交流中实现工作理念、工作方式等方面的相互借鉴、相互交流,在取长补短中提升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推进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了干部培养互利双赢。
人才培养——为边疆发展“造血”
“人才是第一资源”,加大对人才的培育,能提高对口援建两州市的自身“造血”功能。
呈贡,果乡、花乡、菜乡,昆明新区。潞西,德宏州府所在地。双方是“边疆党建长廊”建设中的对子。
呈贡县发挥在蔬菜种植营销、花卉种植营销和蔬菜交易市场、花卉交易市场的优势,组织优秀农科技术教师到潞西市举办农科技术、蔬菜种植营销培训班,为潞西市培训一批农业科技致富带头人。
此外,各个结对县区也在为当地人才培育进行着真情帮扶。
——安宁市派出3名教师赴瑞丽市委党校参加“百名优秀农村党员素质提升培训班”的授课,讲授农村经济组织的培育、发展与管理;农业生产与市场信息;进一步拓宽瑞丽农村党员视野,增强“双带”能力,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
——2008年11月,官渡区7名骨干教师来到盈江县,通过现场教学观摩、教育经验交流等促进两地教育教学工作共同发展。此外,官渡还选送科普、教学、卫生等方面的优秀人才赴盈江县举办短期培训班或进行业务交流,帮助盈江县培训有关业务及技术骨干。
——盘龙区则组织大学教授、专家学者、企业家等高级人才到香格里拉县开展讲学、技术咨询等方面的活动。
在“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工作中,昆明市利用市、县两级党校和行政学校,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教育工程”,采取“送过去教、请过来学”,组织两州各级各类人才到昆明插班培训;开展经贸合作,进行业务交流,送技术、送资金、送项目。截至目前,昆明市共为两州市培训各级各类人才300多人。
项目扶持——助党建走上信息化快车道
普利策奖获得者托马斯描述出21世纪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世界是平的。网络让世界的信息在一个平台上传递。
而在“边疆党建长廊”建设中,昆明、德宏、迪庆的党建信息也变平、变快,实现了资源共享。
为加强基层党建的相互交流,昆明市委组织部牵头,用昆明市委组织部因特网主网站,帮助德宏州、迪庆州建立党建网站或网页。
在“数字党建”网上,晋宁为陇川县预留了板块,适时发布边疆党建长廊建设的信息。为陇川县章凤镇、陇把镇各配备一套电脑及网络设备,延伸“数字党建”网络,建立了信息互享机制,构建党建信息资源共享的平台。
宜良县在网上与对口双方定期发布相关党建、产业、重大事项信息,促进信息的有效联动,实现党建工作优势互补,实现党建工作优势互补,促进了边疆党建信息化的进程。
创新工作——市、县、乡三级结对子
“一对一”、“三层结对”等新名词是昆明市在“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工作中的创新。
为让结对更具实效,官渡区在全区建立12个基层对口联系点,区农业局、林业局、水务局、教育局、卫生局、科技局、文化体育局等7个区属部门分别对口联系盈江县相关单位,关上、金马、官渡、六甲、矣六5个街道分别联系盈江县平原镇、旧城镇、太平镇、那邦镇、弄璋镇5个镇,各联系点单位积极开展对口联系
宜良县的匡远镇、汤池镇、九乡彝族回族乡三个乡镇分别与梁河县的遮岛镇、勐养镇、曩宋阿昌族乡结成对口联系乡镇,并进行了乡镇间的相互走访,
西山区委组织部开展“三层结对”,一是结对联系维西县委组织部。二是由西山区7个街道办事处3个镇结对联系维西县7个乡3个镇。三是由西山区部分村(居)委会结对联系维西县部分村(居)委会,通过实行“手牵手”、结对联系,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维西县大力支持和帮扶。
据统计,目前,昆明市已有38个基层单位与对口联系的8个县(市)相关单位结成了乡、村共建对子,积极开展“提供一条致富信息、解决一笔启动资金、教会一门实用技术、联系一个就业岗位、落实一个脱贫项目”为主要内容“五个一”活动,力所能及地办实事做好事。
昆明的创新工作还不止“一对一”结对。2008年五华区安排资金8.778万元,进行了“赠送党报,筑牢边疆党员心中的无形阵地”活动,为德钦县各村委会和村民小组征订《云南日报》350份,及时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传达到边疆村寨。
“为民服务中心”是昆明在新时期党建工作中探索出的党建品牌工作模式。5年来,设在各乡镇、办事处的“为民服务中心”解决着百姓办事难。在“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工作中,西山区为维西县保和镇援建“为民服务中心”,建设“为民服务体中心(站)”,大力开展为民服务,把在为民服务方面一些做得好的经验和做法移植到维西,帮助维西县的基层党组织在发挥作用方面做实事。
结对温情——支援地震救灾
2008年3月,盈江地震,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得知这一消息后,官渡区及时划拨振灾款10万元,积极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兄弟县区度过难关。
2008年12月,瑞丽地震,此后,又多次余震。瑞丽是安宁市的对口联系单位。安宁市从新闻中得知后,迅速向瑞丽了解灾情,并立即安排民政部门从救灾储备中划拨资金10万元和价值10.7万元的物资,连夜装车,震后4天即送达瑞丽。
两年间,昆明市用真心、动真情、下真功帮助德宏、迪庆做好干部培训、人才培育、阵地援建、项目扶持等。昆明与德宏、迪庆的对口交流为两州的党建工作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
(中共昆明市委组织部组织二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