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人才返回首页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公告: . 昆明市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拟录用人员公示(四) 昆明市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拟录用人员公示(三) 昆明市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拟录用人员公示(二) 昆明市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拟录用人员公示 昆明市公安机关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综合成绩表(2025年5月13日)
信息化建设
【基层风采】巴江源头竞风流
发布时间:2009-09-17 09:36来源:
         □中共石林彝族自治县委组织部
   
    和摩站村委会位于石林县巴江源头,毗邻世界自然遗产石林原生态展示地——乃古石林,是一个彝汉杂居、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半山半坝区,全村辖四个村民小组,农户708户,总人口2766人。村党总支下辖四个党支部,共有党员77名。曾经是马帮驿站的和摩站,达达的马蹄已遥不可闻,迎面呈现的却是一个环境优美,瓜果飘香,生活富裕,邻里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切缘于该村有一个心里装着群众,勤勤恳恳为百姓谋福利的带头人——现任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志生。
    刘志生,男,汉族,现年56岁,198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73年起,先后任生产队队长、村长、办事处书记、主任、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等职务,在36年的基层工作中,无论条件是好是坏,他心里总是装着老百姓,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领全体党员干部,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事,为群众谋求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特别是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作为全市农村开展好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先遣队,刘志生同志团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找法子、探路子、立牌子”,认真践行省委提出的“三个一”要求,积极探索以学习推动发展,以发展树立典型、以典型推广经验,在巴江源头书写了一曲共产党员的时代之歌。
    ——零上访,树起稳定和谐一面旗。租地千亩“零上访”树起石林推进重点工程、做好群众工作的“新标杆”。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转变了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观念,大发展、大和谐的认识得到提升。具体体现在各项重点工作的完成中:按照“全力以赴围绕重点项目,尽心尽力服务重点工程,攻坚破难做好征地租地工作”的思路,推进征、租地及后期的补偿工作。例如:面对乃古石林景前区建设用地遗留问题多,租地征地情况复杂的困难,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涉及2个村民小组的135户121.5亩土地的租用、95亩土地征用及青苗费和地上附着物的补偿工作,为乃古石林景前区工程建设用地提供了有力保障,实现了2009年重点工作推进的开门红;为确保团结水库改扩建工程的按期建设,党组织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发动党员干部,组织群众圆满地完成了涉及2个村民小组的115户农户及122亩水库淹没区和引水渠土地的征用、租用和青苗费和地上附着物的补偿工作,为团结水库工程建设用地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摩站寺背后村广大农民的积极支持和拥护团结水库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建设,在工程队没有出一分钱,群众没有要一分钱的情况下,为工程建设提供了所需的临时用地,工程建设顺利推进;从4月30日到5月9日,仅仅用了10天时间,就完成了“台湾农民创业园”涉及800余户农户,面积为5000多亩的土地租用的丈量和认定工作,为石林县租地工作编制了“活版教科书”。
    ——保民生,燃起干事创业一团火。对家乡、对父老兄弟的深厚感情,在刘志生身上变成了干事创业的如火热情。近年来,通过努力协调、多方筹措、带头捐款,先后投资300多万元办了一系列的实事:投资63万元新建寺背后村文化科技中心,让群众娱乐有地,修缮村小组的办公室,让干部办公有房,解决“活动难”;投资133万元解决和摩站村东片、高石哨、石板哨群众用水难;投资20万元在和摩站村小组增设80KW的变压器一台,解决群众用电电压过低,影响家用电器和农业生产“用电难”;针对学校餐厅面积狭小,师生用餐是晴天一脸太阳一身红灰、雨天一脚泥巴一头雨水,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严重制约教育的提质增效,经多方筹集资金,投资18万元改造学校厨房,新建150平方米的餐厅解决“办学难”。投资41万元新建村为民服务站,解决群众为办事找来找去、村组干部为服务跑来跑去的“办事难”。还有,总投资300多万元的新农村整村推进项目已获市“新农办”立项,即将进入实施阶段。
    ——聚智慧,布活科学发展一盘棋。在刘志生身体力行的带领下,全体党员干部始终坚持“进百家门、听百家事、纳百家言”,主动“沉”到群众中,诚心诚意“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推动和摩站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好计策、好建议。切实为和摩站科学发展选准一条好路子、树起一个好样子、推广一批好点子。一是寻老根、问新计,老有所为助推和摩站新发展。和摩站过去生产队时期搞生产是全县的排头兵,奖牌大户,历届村干部都在继承和发扬过去生产队时期那种争先创优的“标杆”精神,这是光荣的传统,为此和摩站村党总支组织建国后曾在大队、生产队、小乡、办事处、村委会、村小组任过职的老干部共80余人,召开了“寻老根、问新计,老有所为助推和摩站新发展”座谈会,关心老干部的生活、健康状况,向老干部宣传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通报村党总支、村委会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问计于老干部,恳请老干部参与谋划发展,支持发展,发挥老干部的余热,架起连心桥,做好群众工作。二是纳千言、献百计,全员参与聚点子、找法子。开展活动以来,村党总支下属的石板哨村、高石哨村、和摩站村、寺背后村党支部办公室里,经常有党员、群众主动到那里为本村的科学发展献计献策,争做“诸葛亮”,目前,共有425人次到办公室做“诸葛亮”,为村组发展献计献策235条,共提出制约村组发展的问题15个,关于村组今后发展的有价值的策略和建议120条。三是诚征众议,广开言路纳诤言。做实“四个一”活动,即发放一份征求意见表“群众提”,共发放征求意见表100份,收集到意见建议61条;开好一次座谈会“当面问”,共召开座谈会5次,收集到意见建议50条;开展一次交心谈心“互相帮”,共开展交心谈心44次;发放一份问卷调查“多方求”,共发放问卷调查160份。采取晚上入门访群众、白天下地挤空闲等方式走访基层群众,通过多措并举广泛征求意见,进一步查找全村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存在问题,切实把存在的问题找准、找实。四是问计专家,借用“外脑”献一策。围绕汇聚民智查找出制约科学发展的15大问题,邀请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5次召开“献一策”座谈会,就推动和摩站科学发展的思路和具体问题进行座谈交流,广泛听取群众对和摩站科学发展的意见和计策。通过问计专家、诚征众议、广开言路、凝心聚智,形成了和摩站“三四五”发展策略:做好“三对接”,即与上级对接换脑子,明发展思路;与“兄弟”单位对接拓路子,促发展步伐;与本村群众对接聚法子,保发展和谐;构建“四大区”,即“乃古石林核心旅游带动区,台湾农民创业园观光休闲区,民族刺绣生产、展示、销售区,绿色产品销售、消费区”;打造“五基地”,即“特色农家乐基地,家庭式、田园式、观光式乡村旅游基地,民族刺绣产业基地,绿色产业聚集基地,绿色产品销售、消费服务基地”。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近年来,在刘志生同志的努力和带动下,和摩站村的粮烟生产工作年年都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多年来一直名列全镇前茅;村庄道路绿化,村容村貌整治,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村务财务公开落到实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实效;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卓有成效,每年输出劳动力都在劳动力总资源的15.5%以上;绿色产业迅速发展,先后引进了“万农欢科技生态示范园”、“石林果木庄园”、“共青团科技示范梨园”、“青泽农庄”等一批绿色企业。各项工作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刘志生本人多次被市、县、镇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