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人才返回首页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公告: . 昆明市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拟录用人员公示(四) 昆明市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拟录用人员公示(三) 昆明市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拟录用人员公示(二) 昆明市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拟录用人员公示 昆明市公安机关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综合成绩表(2025年5月13日)
信息化建设
【科学发展在春城】昆明市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惠民利民
发布时间:2009-09-17 09:36来源:

    □中共昆明市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满足广大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自2006年实施以来,昆明市大力开展20户以上已通电未通广播电视自然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解决了近30万山区农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精神和要求。
    在“村村通”惠民利民工程中,昆明市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制定目标,科学规划。昆明市广电局、财政局和发改委等相关部门积极调研、科学规划,提出了在“十一五”期间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未通广播电视的自然村全部通达广播电视的工作目标。通过调研规划,结合市县财力等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各村特点的覆盖方式(如地形平坦,人口居住相对集中的地区采用无线覆盖方式;距离城镇较近、条件较好的农村采取有线光缆联网方式;边远、居住分散地区采用卫星直播方式等),采取统一计划,逐年实施的方法,制定具体目标任务:2007年完成300个村光缆联网建成设任务,2008年完成500个村光缆联网建设任务,2009年完成1100个村卫星直播任务,2010年完成剩余1667个村卫星直播任务。相比较以前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这次“村村通”覆盖面更广,任务更艰巨,难度也更大。
    二、领导重视,责任落实。昆明市将“村村通”工程列为年度工作的重中之重,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并将其纳入为民办的十件实事或重点工程之一,在市广播电视局设立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办公室,统一指导全市“村村通”工作的开展,深入乡村,现场解决“村村通”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2007年6月,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会议,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通知》,市政府每年都把“村村通”工程纳入对县(市)区的目标考核中,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县(区)政府又与乡镇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同时,市委市政府督查部门对“村村通”建设进行全程跟踪检查和督办,确保了“村村通”工作任务责任的落实。
    三、加大投入,资金到位。为确保“村村通”工程的建设经费,市级财政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2007年,市财政投入892万元;2008年市财政投入2074.5万,市网络公司投入977.5万元;2009年拟投入1237万元。三年来,市级财政共计投入专项资金4203.5万元。各县(市)区政府和广电局投入配套资金2000多万元资金,为圆满完成“村村通”建设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严密组织,科学实施。严格按照国家广电总局和省广电局的要求,把好“四关”,一是把好科学规划关。严格按照“村村通”工程建设的制度、标准和规范,科学规划建设方案。二是把好设备配置关。“村村通”工程所需的设备器材,全部按照政府采购程序由具有甲级政府采购资质的公司进行公开招标,对到位的设备做好验收、分配、入库和出库工作,按设计规划使用,做到不浪费一台设备、一米电缆、一颗卡钉。三是把好资金使用关。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村村通”广播电视专项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实行专款专用,不挪用不占用。四是把好工程质量关。严格按照国家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规范和国家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验收标准进行施工和检查验收,确保工程质量。
    五、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结合全市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昆明市将积极建立“村村通”工程长效机制。采取“12345”的工作思路,即:①实现“一个目标”,到2010年底全面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的目标。②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工程建设,一手抓维护管理。③采取“三种方式”,即无线覆盖、卫星直播和光缆联网三种方式。④确保“四个到位”,即领导到位、资金到位、责任到位、制度到位。⑤做到“五纳入”,把做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县级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干部考核内容。理顺体制,完善机制,建立健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和管理的长效机制,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群众自筹为辅的经费保障制度,在已建33个农村乡镇广播电视服务示范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农村乡镇广播电视服务站模式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实现管理规范,维护有效,确保广播电视村村通的“户户通”和“长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