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人才返回首页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公告: . 昆明市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拟录用人员公示 昆明市公安机关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综合成绩表(2025年5月13日) 昆明市公安机关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综合成绩表(2025年5月13日) 关于昆明市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体检及后续相关工作的公告 昆明市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面试及综合成绩 (2025年4月27日)
组工动态
【县(市)区领导话党建】实施“五抓四制三保”工程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基础
发布时间:2010-05-05 16:16来源:


实施“五抓四制三保”工程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基础

□ 中共晋宁县委书记 戚永宏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党的基层组织”。全面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对于县级党委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近年来,晋宁县认真实施“五抓四制三保”工程,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突出“五抓”,夯实党组织工作基础
  (一)抓队伍,强素质
  着力抓好干部、党员、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层层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努力营造“一把手抓党建、党建抓一把手”的工作氛围。
  着力强化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依托“环湖生态党建培训”工程的实施,加大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同时,采取集中与分散、走出与请进来等相结合的方式,对村干部及广大党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达到了从培训入手,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目的。
  着力强化干部队伍建设。重视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注重“学”,突出“实”,确保“效”。通过中心学习组、专题知识讲座、理论培训班等多种形式,组织干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干部,用发展的实践激励干部。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突出“科级干部、公务员、基层干部”三个重点,不断提高培训质量。继续采取“走出去”的方式,抓好干部培训。
  着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在全国聘请40名各类专家,组建了晋宁县“经济社会发展顾问团”,在郑和文化的挖掘开发、“郑和”品牌的打造、环境改善、滇池治理等方面为晋宁发展出谋献策。制定完善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选拔管理暂行办法》、《晋宁县县级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人才制度》等人才工作制度,为我县人才工作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开发设计了全县人才信息管理系统,对全县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等5个类别人才实行入库管理。
  (二)抓服务,聚合力
  打造党员服务中心平台。为打造党建工作“服务基层、服务党员、服务群众”的平台,整合行政服务、党建服务两种资源,立足党员的红色家园、党员干部的心灵驿站两个定位,突出服务、教育、疏导三大功能,建立了一个县级党员服务中心和八个乡(镇)党员服务中心,探索出一条结合实际的为民服务之路。
  搭建“数字党建”平台。为依托现代网络抓好党建工作,从而拓展党建工作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创新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2007年,我县成立了“数字党建”网,下设“晋宁党建”、“晋宁政府”、“为民服务”和“党建论坛”四个板块。在强化信息发布功能的同时,不断探索网络为民服务,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并结合实际拓展网络舆论宣传功能,设立领导干部党建交流区、村干部经验交流区和大学生村官交流区三大版块,聘用了全县124名大学生村官作为党建论坛特约评论员,借助网络互动式论坛平台,供党务工作者共享党建信息、交流工作经验、提出意见建议,引导广大网民充分发挥作用。
  构建流动服务平台。在依托为民服务中心(站)作好静态服务的同时,通过为民服务先锋队、党群连心卡、党员110等形式,开展好为民流动服务。2007年以来,依托卫生、文化、司法、科技、教育等部门的资源,成立了38支为民服务先锋队,开展活动200余次,为38792人提供了服务;成立了43支党员110队伍,开展治安巡逻2000余次;发放“党群联心卡”1714张,建立了党员与群众一对一帮扶机制。
  (三)抓整顿,促提高
  制定了《晋宁县相对后进薄弱村党组织建设管理办法(试行)》,采取倒排队、倒排序的方法,经过全面排查,确立了17个相对薄弱后进村级党组织,建立“县级领导牵头抓、乡镇党委直接抓、县直部门帮扶抓”的转化责任制,联动各乡(镇)及有关部门进行重点帮扶,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的方式,从资金、项目、人才、技术和信息上予以支持。整合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派员单位、挂钩扶单位及其他各职能部门的资源优势,合力推进后进薄弱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定了严厉的责任追究及问责制度,对完不成整顿建设任务的,引入通报警告、黄牌警告、红牌警告,直至启动组织调整程序,对相对后进薄弱村党组织建设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通过一年以来,完成了10家相对后进薄弱村整顿。
  (四)抓阵地,扩覆盖
  按照“四有”(有100平方米的活动室,有一个图书阅览室,有规范的宣传栏,有一块标准的篮球场)标准,采取上级补一点,财政出一点,村级筹一点的办法,积极整合农业、新农办、文体等部门资源,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与新农村整村推进、村文化室、农村党员书屋等结合起来,积极加大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工作。县财政为24个重建村每个活动场所建设补助5万元,为活动场所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在抓好活动阵地的基础上,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实行“支部+协会”、产业党支部、专业党小组等办法,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专业协会和各种联合体上,组建农村行业协会党支部3个,为提高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借鉴模式。
  (五)抓经济,谋发展
  全县上下牢固树立“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想,确立了“一强、二化、三品、四业、五目标、六措施”的发展思路,突出“强县抓工业,工业抓项目,载体抓园区,县城抓基础,效能抓作风,落实抓干部”的重点工作措施。200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8.88亿元,增长13.1%;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7.68亿元,增长19.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69亿元,增长41.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51亿元,增长48.7%;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亿元,增长2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37元,增长9.9%,农民人均纯收入5062元,增长16.8%。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保持“总体向好、危中见机、逆势而上、赶超进位”的良好态势。
  二、健全“四制”,提高基层党建创新能力
  (一)完善选拔任用机制
  规范干部提名工作。采取“两推荐”、“两征求”、“差额酝酿”相结合的方式,严格把好干部选拔任用入口关。两推荐:首先由县级领导署名进行海推,人员相对集中后再次由县级领导推荐;两征求:确定数名人选后征求县委常委、人大常委会主任、政协主席意见,最后确定两名候选人后再次征求县委常委、人大常委会主任、政协主席意见,努力探索连续公开推荐与署名推荐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改革干部选拔方式。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改革选拔任用方式。2008年首次启动了公开选拔副科级干部和科级后备干部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公开选拔县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县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副主任、县旅游局副局长人选及正、副科级后备干部,经发布公告、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组织考察、讨论决定等程序,公开选拔了3名副科级领导干部和36名正、副科级后备干部(目前已有4名被提拔为副科级干部)。
  (二)创新民主决策机制
  多年来,县委以强化执行力、提高创新力、增强凝聚力为核心,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贯彻落实《中共晋宁县委工作规则(试行)》,细化县委全委会、常委会、书记办公会、县四班子联席会议的职责,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明确集体领导的地位,确保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正确决策,防止权力失衡、决策失误。组织开展了科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巡察工作,采取民主测评、民主推荐、个别谈话、实地查看等方式,对乡(镇)及部分县级机关领导班子进行了巡察。建立村级党员议事会制度,议事会由9至21名党员代表组成,议事会主任由村党组织书记兼任,其他村干部不参加议事会。党员议事会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凡涉及村民重大利益的事项,由议事会听取、收集党员群众的意见,形成议案后及时提交村“两委”研定,创新了民主决策机制。
  (三)强化党务村务公开机制
  以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目标,以执政为民、廉洁高效为基本要求,按照依法操作、注重实效、有利监督、慎重稳妥的原则,制定了《晋宁县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党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增强党务工作的透明度,切实加快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民主化进程。严格执行村务公开,制作“村务明白卡”,把需要公开的内容及时发放到户,做到每月或每季度公开一次。制定了《晋宁县村务、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问责机制》,对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时限等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对不公开的村、组进行严厉问责。
  (四)构建结对共建机制
  组织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工作。开展了机关党员帮扶农村党员、先富党员结对帮扶困难党员、党员结对帮扶群众的“三结对”工作,从组织措施上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帮扶网络,实现机关党组织和机关党员对农村党组织和农村党员的帮扶全覆盖。组织开展好以“订一份党报党刊、找准一条增收路子、帮扶一个致富项目,解决一个生活难题”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活动,以实际行动为党员群众和农村党组织办一些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事。积极整合文体、卫生、财政、农业等部门资源,以建设农村文化书屋、卫生室为契机,积极推进24个村级活动场所重建项目建设,完成活动场所建设项目5个,正在建设18个,5月底前竣工投入使用。
  抓好边疆党建长廊结对共建工作。2007年以来,我县与陇川两县共互派7名优秀科级干部、后备干部到对口单位挂职。选派陇川县5名科级干部赴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实地学习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招商引资等知识。在陇川县举办了10期农村党员素质提升工程培训班,为陇川县培训农村党员、干部500余名。投资9万元在陇川境内设立“晋宁陇川携手共建边疆党建长廊”的大幅广告牌。投入资金80余万元,援建活动场所4个。出资2万元,为陇川县陇把镇、章凤镇延伸了数字党建网络,帮助陇川推进为民服务网络体系的试点建设。投资11万元,为陇川县购买皮卡车一辆。
  三、强化“三保”,完善基层党组织保障机制
  (一)激励保障,解决有人管事的问题
  提高在职村级干部待遇。自2009年7月1日起,基层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岗位补贴每月提高到900元,分设的提高到800元,副书记、副主任提高到700元。健全完善村级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按县、乡党委共同制定考核细则考核各占40%,村(社区)“两代表一委员”对干部满意度测评结果占20%的比例,由乡(镇)党委每年一考核,以2000元为基数,按任务完成情况兑付年终一次性奖励。建立村(社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在职村(社区)干部按个人缴纳20%、财政缴纳80%的比例,购买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
  建立离职干部生活保障体系。对2000年“村改”完成以来,经民主选举担任过村级干部,但2007年村“两委”换届后,不再担任村级领导职务的干部发放了离职补贴。具体补贴标准为:2000年“村改”至2007年6月期间连续任期不满三年的,以月为单位,正职每任满一个月给予100元的一次性离职补贴,副职每任满一个月给予80元的一次性离职补贴;连续任满三年以上(含三年)的,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后,正职按每月80元、副职按每月60元领取定期生活补贴;连续任满六年以上的,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后,正职按每月160元、副职按每月120元领取定期生活补贴。
  (二)财政保障,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
  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强化村级自给能力的同时,加大财政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支持力度,党建经费随着财政的增长逐年增加,从2010年起,每年县财政为每村安排党建工作经费2万元,乡镇财政为每村安排党建工作经费1万元,为推进基层党建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三)制度保障,解决有章理事的问题
  本着“突出重点、务实管用、简便易行”的原则,建章立制,确保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制度的约束下进行。2006年以来,先后制定了《关于构建为民服务网络体系的实施意见》《晋宁县村级管理办法》、《晋宁县村干部管理办法》等36项制度,理顺村两委关系、规范村干部行为、完善村干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