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言论】加大竞争性选拔力度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发布时间:2010-06-08 09:26来源:
加大竞争性选拔力度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中共昆明市委常委、 组织部部长 郭红波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突出岗位特点,注重能力实绩”。近年来,我市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坚持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体现时代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通过加大了竞争性选拔力度,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
一、以公推直选方式拓展了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外延,凭德才和实绩用干部,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
公推直选是以德才和实绩为基础的竞争性选拔方式,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我市以机关和事业单位为突破口,通过公推直选机关党组织成员和学校校长,探索了公推直选的路子。市委下发了《关于在市级部门机关党组织中开展公推直选试点工作的意见》,在市滇池管理局机关党委、团市委机关党总支、市宗教局机关党支部换届工作开展了试点,公推直选了书记和委员,并实行任期制、任期目标责任制、罢免制,探索了一些有益的经验,截止目前,已经在39个任期届满的机关党组织换届工作中推行公推直选。在公办学校校长任免中推行公开选举,全市528所学校先后利用暑假和寒假,由教师、学生、学生家长以及居民参加,对校长进行了公推直选,产生了校长528名。市教育局所属的13所学校经过校长公推直选,7名原任校长在公选中获连任,6名中层以上干部新当选为校长。今年我市在村级党组织换届工作中,全面推行了公推直选办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人选由组织推荐、党员个人自荐、党员群众联名举荐产生,以党员大会直接选举的方式产生党组织书记和委员。此外,我市正在筹备以公推直选的方式产生乡镇党委书记的办法,拟在全市14个县(市)区各选部分乡镇进行试点。通过以公推直选方式选拔各级领导干部,加大竞争选拔力度,把“伯乐相马”变成了“赛场竞马”,把主帅“点将”变成了群众“举将”,使新上任的领导干部有紧迫感、使命感、危机感,使新任干部有更为广泛的公信力,从而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二、以公开选拔方式丰富了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内涵,凭能力和素质用干部,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
公选是以能力和素质为基础的竞争性选拔方式,通过笔试、考核等方式选拔优秀干部。为让各方面的人才凭能力和素质参与竞争,我们采取公开领导干部职位,坚持优胜劣汰原则,先后多次面向不同范围进行了公选。近年来,我市面向全国公开选拔了100名30岁以下的县处级后备干部,来自全国的1377名优秀人才参加角逐。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信息港领导班子成员和30名网络高级管理人员。面向全国公开选拔6名人才,担任市属企业总经理。2009年,为满足我市建设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和桥头堡的需要,面向全球公开选拔了40名经济学博士担任副县挂职干部,面向全国公开选拔了60名干部到县(市)区和市直部门挂职副县级领导干部职务。改变了“矮子当中拔将军”的格局,使大批高素质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实践证明,采取公选方式加大竞争性选拔力度,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效途径。
在军转干部安置工作中,我们同样采取公开安置岗位,以考核、笔试等方式进行竞争性安置。在实际操作中,把在边疆艰苦地区服役、立功受奖、服役时间、军衔和任职级别、伤残以及考试等情况进行量化,推行量化评分排序,再把安置岗位进行公示,在军转安置工作中引入了竞争性机制。2008年,在对47名团职干部排序的基础上,提供53个职位,按排序先后选岗。2009年,在对80名待安置军转干部进行量化排序的基础上,提供92个岗位,按排序先后选岗。两年来,通过引入竞争性安置办法,彻底杜绝了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实现了军转干部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零上访、零投诉以及部队、地方、军转干部“三满意”的目标。
三、以差额提名方式深化了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实践,扩大了选人用人视野,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
在干部任用中推行差额提名也是加大竞争性选拔力度的一种形式,尤其在初始提名环节加大差额比例,使常规性选拔干部也加大了竞争性成份。在实际工作中,我市出台了《昆明市公开推荐提名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办法》,主要抓好三个环节的工作:一是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公布空缺职位及资格、条件,并将全市所有具备资格、符合条件的干部列出名册,让这些符合基本条件的干部参与竞争。二是召开干部大会,组织全市领导干部,部分上级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群众代表等对空缺职位进行差额投票提名,近年来,先后对空缺的西山区委书记、安宁市委书记、市财政局长、五华区区委书记、盘龙区区长等16个重要职位进行定向“海推”提名,以得票高低进行排名,按职位取前5名,在5个人选中再次形成竞争局面。三是召开市委委员及候补委员、市纪委常委及有关干部进行第二轮“公推”提名,将各个职位的前5名作为提名范围,按职位取前2名作为拟任用后备人选,进入到《条例》规定的推荐、考察环节,为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表决奠定了良好基础,使选拔任用干部的全过程都加大了竞争力度。2009年4月,石林县委把空缺的西街口镇党委书记、交通局长、扶贫办主任、民政局长等4个职位进行公开,并明确了任职资格和条件,组织219名符合条件的干部进行自荐,15人自荐为西街口镇党委书记人选, 32人自荐为交通局长人选,36人自荐为民政局长人选,62人自荐为扶贫办主任人选,使空缺的每一个职位都形成竞争态势,再按市委明确的连续公开差额投票提名办法进行初始提名,使竞争性选拔在我市干部选拔任用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保持了蓬勃的生机。以差额的形式加大竞争性选拔力度,使具备资格和条件的干部都有机会参与竞争,开创了在竞争中胜出的干部理直气壮,没有胜出的干部也心服口服的局面,使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