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中,福建省漳州市作为试点之一,其经验被推广到全国。这项成果,也是福建省委组织部近年来努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上新水平的一个缩影。
确立农村基层党建长效机制
为了增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针对性,福建省委组织部通过对党员、党组织状况的调查摸底,充分掌握了第一手情况,下大力气整顿了一些软弱涣散、领导不得力的基层党组织。中共福建省委代书记、省长卢展工强调,做组织工作要着力体现基层组织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近年来,福建以农村、社区和非公企业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农村党建工作中,结合创建党建工作先进县(市、区)活动,深化“三级联创”活动,落实和完善“干部受到教育、农民得到实惠、组织达到加强”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村级组织建设水平,探索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南平市为了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选派一批机关干部到村里当“一把手”,对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随着教育活动的深入,福建省委组织部针对工作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加强分类指导,以达到整体推进的效果。他们把基层党组织大致分为“班子强、先进作用发挥好”、“工作无大毛病、但是缺少创新的中间状态”和“丧失战斗力和凝聚力、软弱涣散”等几种情况,区别对待,提出不同的工作要求,切实把党组织建设成为凝聚人心、服务基层的坚实平台,以适应加快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形成城市社区党建新格局
福建的城市社区党建,以服务群众为重点,突出社会关怀和利益协调功能,形成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积极探索社区党组织发挥核心领导作用的有效途径和办法。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基础较好,经验较多,中央党建领导小组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联系点建在福建泉州,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在国有企业党建方面,通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办法配备企业领导班子,形成企业党组织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相适应的领导体制。
基层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如何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福建积极探索了“支部建在楼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外出党员流动堡垒”等创新举措,建立和完善不同类型的党员服务机制,坚持抓基层、打基础,用先进性教育成效来保证基层党组织建设。
科学安排好流动党员教育
做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出现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党的基层建设面临的新课题。福建省委要求各级在新的经济、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中建立党的组织,构建起独立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依托组建、统筹组建等7种组织模式,同时建立动态教育管理、完善管理、目标考评、网络化教育管理、双重管理5种机制,扩大党建工作的覆盖面,使一面面流动的党旗在哪里都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