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五项工程” 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 中共安宁市委书记 李树勇
经济越是发展的时候,越是要重视党建工作。要始终把党建作为书记的一把手工程,紧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近年来,中共安宁市委瞄准和锁定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像抓项目一样抓党建,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五位一体”建设,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开拓奋进的领导核心和主心骨。
一、抓思想工程,出创新力
近年来,安宁市委把思想政治建设贯穿于党的各项建设之中,着力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增强创新力,为全面开创安宁跨越式发展新局面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
一是坚持把理论武装工程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总抓手”。始终抓住理论武装这个思想政治建设的核心,突出党委中心学习组的龙头引领作用,完善党课制度和学习日制度,创新学习方法,采用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集中座谈讨论与交流学习心得相结合等方式,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及省、昆明市的重大部署。建立领导干部学习考核激励制度,将领导干部和党员的学习情况与年度考核、评先创优、选拔使用挂钩,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着力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坚持把教育培训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提升机”。安宁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干部异地培训工作,先后组织了党政干部、后备干部和企业管理人员1200多人次赴苏州、杭州、深圳、广州、上海、成都、张家港、昆山等地开展异地培训,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和工作方法。同时,定期组织村组干部参加市委党校的轮训,把培训对象分为农业型、城郊型、城市型三类,安排不同的课程。与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签订人才培训合作协议,提升在职干部的学历层次。全市形成了多层次的党员干部全员培训体系,干部素质大幅提升。
三是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金钥匙”。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发展的速度。安宁坚持解放思想不止步,通过深入持久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各级各部门更新了观念、创新了制度,在观念上、行动上、体制上解决了影响和束缚跨越式发展的突出问题,以思想的不断解放使安宁迎来了历史上最快最好的发展时期。
二、抓队伍工程,出战斗力
各级干部队伍是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中坚力量。安宁市委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激发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活力,提高领导发展、服务发展的能力,为推动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是选优配强科级领导班子。目前,科级领导干部平均年龄为41.49岁,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75.4%,妇女干部占14.2%。班子年龄梯次、专业结构、性格搭配不断优化,整体功能和合力不断增强。
二是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坚持五湖四海,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2008年以来,共投入公选工作经费近50万元,一是在全国范围内以年薪10—20万元,提供住房等优厚条件,公开选拔10名优秀专业人才;二是在全市范围内公开选拔招商局副局长1名;三是公开招聘总规划师1名。此外,还选拔2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充实镇领导班子。把熟悉经济、金融、城市规划建设、社会管理等方面的优秀人才充实进各级领导班子,着力打造和建设一支善于团结干事、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 “带头人”队伍。
三是用制度规范党员管理。按照“一面旗、一团火、一盘棋”的要求,深入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以“三级联创”为载体,以创建“五好”基层党组织为目标,在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的基础上,实行党组织、党员“双目标”管理,建立党员党性定期分析评议、组织生活、政治生日、党员责任服务区、流动党员管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组织工作例会、党建目标“月考”加“年考”、党代表联系和接待群众、关爱党员、为民服务等党员管理制度,强化党员管理,跟踪督察,确保取得实效,狠抓工作落实。
四是加大干部监督力度。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有关事项报告”、“一报告两评议”、任前实绩公示、责任监督书和谈心谈话、提醒诫勉、组织函询等制度。加强对党政正职和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督,两年来开展科级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31人,其中任中审计27人。不断完善事前报告、事中审核、事后备案,推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流程管理、全程记实和监督。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为监督员参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不断扩大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针对部分干部存在的管理不到位、失职、工作措施不力、突出问题处置不当等行为,严厉问效问责。
三、抓基础工程,出吸引力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才能增强党的吸引力,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一是加强阵地建设。安宁市近年共投入800余万元全面完成所有村(社区)活动场所建设任务,并完善配套了全套设备,各项制度全部上墙。从2010年起,3年内实现村(居)民小组党支部活动场所全覆盖。
二是优化组织设置。积极探索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以村党总支为主体,以产业支部为骨干,以专业党小组为基础,先后建立了月照红梨专业合作社、艾家营葡萄协会等7个行业和协会党组织。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采取挂靠、联建、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等形式,加大组建党组织的力度,先后组建了68个党组织,做到了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带动一批,进一步扩大了党的覆盖面。
三是统筹城乡党建工作。进一步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通过建立党建工作联系点、扶贫联系点、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联系点和选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等工作,2009年全市机关党组织共向村(社区)党组织提供帮扶资金1957万元、帮扶项目250个、开展培训594次38418人次、开展调研1478次、共同开展组织生活862次。在“抗旱先锋行动”中,全市党员捐款473.43万元,用于救助困难群众、修建爱心水窖、支持水利工程建设。累计投入240余万元,通过援建活动室、改造村间道路、援助交通工具、接收挂职干部、建立共建对子等措施,与瑞丽市共建边疆党建长廊。构建起了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共建共享、互促双赢的城乡党建工作新格局。
四是提高村组干部待遇。提高村(社区)、组干部岗位补贴标准,在过去的基础上提高了1—4倍,名列全省前列。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将村(社区)“两委”主要干部全部纳入离任补偿范围。累计任职时间在10年以下的给予一次性离职生活补助,10年以上的给予150—430元/月定期生活补助。每年投入约1350万元。
五是完善党内关爱机制。安宁市市级财政每年划拨50万元到党员互助资金专户,用于走访慰问困难党员、为农村老党员代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承担部分费用。今年对800余名60周岁以上生活困难老党员发放生活补助50元/月/人,使党员互助资金更大限度的发挥了作用。
四、抓作风工程,出亲和力
作风系于发展、系于兴衰。优良作风是党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根本条件。
一是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紧紧围绕进位争先、跨越发展的目标,深入开展软环境建设活动、“行政效能提升年”和“干部作风改进年”活动、“效能安宁”建设活动,大力推行“五办”作风、“一线工作法”、“工作成果倒逼法”;深入推进“阳光政府”和“法治政府”建设,全面启动实施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在各级各部门形成了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办事流程。行政审批项目从375项精简到51项,审批时限压缩三分之二以上,基本实现审批事项最少、流程最短、效率最高。为实现方便快捷的便民服务,投资406万元,迁址改造安宁市为民服务中心,在全昆明市率先建立“两集中、两到位、两终结”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新模式,率先建立起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全面实施“治庸计划”,坚持每个月公示一次机关干部职工的工作日志,接受各界人士监督。广大干部在效能建设中变被动为主动、变压力为动力、变“要我干”为“我要干”。
二是开展领导干部大下基层活动。今年开展了以“进百家门、问百家事、访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为主题的领导干部大下基层活动,切实做好“宣传决策部署,了解社情民意;深入调查研究,加强督促检查;带强基层班子,推动科学发展;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协调服务;立足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五个方面的工作。活动开展以来,各级领导干部共入户恳谈1618户,走访群众2565人,参与基层信访接待21次,当场解决问题517个,办理走访对象反映事项1142个,切实拉近了干群关系。
三是构建“三级联动”为民服务体系。加强全市为民服务中心(站)建设,全市建立市级政务(为民服务)中心1个,镇(街道)为民服务中心9个,村(社区)为民服务站97个。全面推行为民服务“三级联动”,做到了人员、公章、带班领导、所有手续进中心。将法律援助、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服务引入“为民服务中心”,拓展和延伸中心服务功能。2009年全年各中心(站)共办理为民服务事项15606件次,办结率达98.7%,真正做到“知民情、听民意、解民忧”。
五、抓廉政工程,出凝聚力
高度重视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廉政文化“六进”活动,营造“大宣教”工作格局,在全社会培育起廉政光荣、腐败可耻的廉政文化氛围。
一是廉政文化进“机关”。各单位、部门开展读书思廉、谈话助廉、短信示廉,举办廉政书画展,到警示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等活动;利用网络、内部信息、宣传窗、电子显示屏等载体,全方位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
二是廉政文化进“社区”。把廉政文化建设与创建文明社区、平安社区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制作反腐倡廉公益广告和宣传栏,打造廉政文化街、廉政文化广场,举办广场廉政文艺晚会、播放广场电影、演讲比赛、知识竞答等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营造了“廉荣贪耻”的社会氛围。
三是廉政文化进“学校”。2009年底精心策划创作《莲廉镰》三字经廉文化蒙学读本,作为安宁“市本教材”,在各中、小学校思想品德课、主题班会上广泛宣讲,并成功举办系列活动——“说廉”大赛。
四是廉政文化进“农村”。与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明镇、文明村、十星级文明户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建成廉政文化示范村38个,示范村以廉政漫画、廉政故事、廉政人物、警示格言为主要形式,绘制宣传墙画2000余幅,图文并茂地反映了干部廉洁、为民、务实的公仆形象,使群众能充分参与并真正成为推进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体。
五是廉政文化进“企业”。企业组织员工开展“廉洁诚信、职业道德”大讨论等活动,在企业干部职工中广泛宣扬“廉洁经营、守法经营、诚信经营”的思想,把廉政文化真正融入到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管理中。
六是廉政文化进“家庭”。向科级干部家属发送廉政倡议书,通过在校园推广“廉文化”,让接受教育和熏陶的孩子们把廉洁观念和廉洁品质带到家庭之中,影响父母,从而达到廉政文化以“小手”牵“大手”,以校园带家庭,以家庭带机关、带企业带社区、带农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