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晋宁县为干部选拔安装廉政“防火墙”
发布时间:2010-11-22 10:38来源:
9月1日,晋宁县在省、市范围内率先建立起拟提拔干部廉政报告制度。廉政报告制度突出了六个特点,加强了对关键环节、重点内容上的监督,力求为干部选任工作装上“过滤器”,安上“防火墙”,将“带病” 人选有效拒之干部选拔门外。
一是监督关口前移,扩廉政报告主体。将干部监督的关口前移,把监督的“眼睛”放在了干部考察时,对考察人选在考察期间的情况进行监督。同时,除对考察人选的情况进行监督外,将监督的触角延伸至被考察人选的配偶、子女和主要社会关系等利害关系人上,进一步扩大监督范围,有效地掌握干部的社会关系情况,全方位了解拟提拔干部的廉政情况。
三是创新监督方式,层层审核把关。廉政报告制度实行口头报告、公示报告、书面报告三种方式,并先后经过考察人选所在单位、考察组、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层层审核。通过让考察人选自己说,干部群众大家评,各级组织严格审,从而有利于让广大群众对拟提拔科级干部考察对象的廉政情况,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全面监督,深入落实广大群众知情权、监督权。
四是细化监督内容,突出监督重点。《廉政报告制度》对考察人选需要报告的廉政情况的具体内容作了详细细化。整个制度共分为四章十三条,具体包括本人出国(境)情况、配偶子女从业情况、个人履职情况及廉洁从政情况等五个方面33项内容。廉政报告制度有针对性地对考察人选的房子、车子、收入、投资等个人经济状况及配偶子女、利害关系人的从业经商情况,本人在履职过程中遵守廉政准则等具体情况进行重点监督。
五是灵活运用结果,强化监督实效。在工作实践过程中,通过把考察人选的“家底”晒出来,让群众充分了解拟提拔干部的廉政 “隐私”,将组织监督转化为群众监督;将八小时内监督,扩大到八小时外的监督,真正选出让组织信任、群众公认的干部。通过不断完善干部任用监督制度,逐步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公平公正、廉洁自律、充满活力的干部人事制度,牢固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
(中共晋宁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