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人才返回首页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公告: . 昆明市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拟录用人员公示 昆明市公安机关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综合成绩表(2025年5月13日) 昆明市公安机关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综合成绩表(2025年5月13日) 关于昆明市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体检及后续相关工作的公告 昆明市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面试及综合成绩 (2025年4月27日)
组工动态
【党史钩沉】教育实践家葛健豪
发布时间:2010-11-22 10:28来源:

□ 罗绍志
        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出现了一位了不起的革命母亲,出现了一个了不起的革命家庭,这个家庭出现了蔡和森、向警予、蔡畅、李富春四位了不起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而这四位革命家所从事的早期革命活动,都联系着一个伟大女性的名字——葛健豪。
葛健豪(1865-1943),原名兰英,湖南双峰县荷叶桂林堂人。她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蔡和森、中华全国妇联主席蔡畅的母亲。她年近半百还带着儿孙三代人进省城求学,后又偕子女远涉重洋赴法国勤工俭学,是1600多名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中年龄最大的“老同学”,被当时舆论界誉为二十世纪“惊人的妇人”。她曾在湘乡和长沙两度创办女子职业学校,堪称湖南早期的女子教育家。她善于教育子女,并积极支持子女从事革命,自己亦在白色恐怖下冒着生命危险投身革命活动,人们称她为“女中豪杰”、“革命的母亲”。
奇女性萌发革命思想
葛健豪出生时,当地有三大望族:清代名臣曾国藩家族、“鉴湖女侠”秋瑾的婆家王氏家族和葛健豪娘家葛氏家族。他们彼此联姻,构成了封建统治阶级在荷叶的最上层。16岁时,葛健豪奉父母之命出嫁到了永丰,与蔡寿富之子蔡蓉峰结婚。结婚后,她并不满足于做一个贤妻良母,而是十分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她有六个子女。她对子女除了慈爱有加外,还经常教育他们要关心贫苦大众,要乐于助人。
赴省城寻求济世良策
1913年,湘乡县立第一女校开始招生了,葛健豪得到这个消息后,毅然卖掉了一部分陪嫁的首饰凑足所需费用,带着蔡和森、蔡畅,还有新丧了丈夫的长女蔡庆熙和蔡庆熙的女儿刘昂,一道进了湘乡县城。当她来到县城第一女校报名时,学校老师见她年纪这么大了(实龄48岁),不肯让她报名。她很气愤,便要儿子帮她写一张“状纸”到县衙去告状。县官看完呈文,例行公事地说:“叫什么名字呀?”葛健豪答:“我原叫葛兰英,现改名叫葛健豪,‘健’就是要做改造社会的健将,‘豪’就是要做打倒封建的豪强。”县官闻言一惊,又问:“为什么要读书?”她大声说:“要寻求救国道理,男女都要读书。”县官觉得她是一位了不起的妇人,便在呈文上批上“奇志可嘉”四字,令学校破格录取。就这样,葛健豪被免试进了湘乡县立第一女校,与儿子蔡和森同读高小班。蔡畅就读初小班,长女蔡庆熙就读缝纫班。入学后,葛健豪和儿女们一样勤奋好学。年底,他们学费用完了,才一道返回永丰镇。
1914年,葛健豪的丈夫为得一个财主500银元,要把年仅10来岁的小女蔡畅卖给人家作童养媳。葛健豪极力反对,由蔡和森把妹妹蔡畅从永丰接到长沙读书。1916年,蔡和森考入湖南省高等师范学校读书,蔡畅考入周南女校读书。葛健豪入女子教员养习所学文化,蔡庆熙入长沙自治女校学缝纫和刺绣,刘昂入周南女校幼稚园。于是,蔡家祖孙三代5人进省城求学,曾一时在省城传为佳话。
葛健豪到省城后,更加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探求真理。尤其是儿子蔡和森与毛泽东等人结识后,葛健豪很快就成了这班有志青年的革命活动的热情支持者和参与者。大家总是亲热地称她为“蔡伯母”。她的家,也成了谈论时政、交流思想的聚会场所。新民学会成立后,“蔡伯母”常常去当“旁听生”,倾听他们的议论,领悟其中的道理,从中接受了新思想。
办女校播撒革命种子
葛健豪在湘乡县城读书回到永丰后,打算创办一所女子职业学校,她认为这是争取妇女解放,让女子自立自强的途径之一。蔡和森利用假期为母亲联系办学事宜,得到了县府的同意。当时葛健豪曾就读的女子职业学校称为“一女校”,在永丰办的这所便称“二女校”,由葛健豪任校长。
湘乡二女校设在永丰观音阁(今双峰一中址)。在头一个学期,只办了一个综合班,50余人。到第二个学期,扩大为文科、缝纫、职业3个班,学生达100多人。到女二校就读的大多是劳动人民家庭出身的中青年女生,有的家庭还相当困难。对经济有困难的学生,葛健豪每月发给一定的生活费津贴。在当时,很多妇女把二女校当成“妇女之家”。葛健豪经常集会宣讲时势、议论国是,谈妇女解放。她还倡导学生唱歌、跳舞,积极组织跳高、跳远、竞跑等许多体育活动。她自己兼任教导主任,蔡庆熙任缝纫教员,蔡畅任音体教员。当时,在女校学生中,“放足”、留短发,提倡妇女自立自强,反对封建包办婚姻一时蔚然成风。这些“越轨”的思潮及办学行动,触怒了封建势力,他们说“二女校败坏了社会风气”,便唆使官方“严加整饬”。终于,三个学期后,“二女校”被迫停办了。
1924年6月9日,她参加省女界联合会“恢复成立大会”,并参与了女界联合会简章和宗旨的讨论、制订工作。1925年夏,她又在长沙颜子庙办起了一所平民女子职业学校。当时,省总会介绍眷属来入学的特别多。这所学校由于与共产党的关系密切,实际上成了革命者的活动场所。葛健豪亲自为党传递信件,担负党的接头任务,还让党内的许多同志在校内寄住,毕业学员中有许多人后来成了革命者。涉重洋赴法留学四载。
1919年,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形成高潮。向警予、蔡畅等人发起“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与新民学会组织的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相互呼应。当时有些人的出国经费有困难,葛健豪便利用与曾国藩的外孙聂云台是亲戚和同乡的关系,通过他向裕丰纱厂借来了银洋600元,解决了部分人的困难。不久,蔡和森动员自己的母亲也去。这一年的12月25日,葛健豪遂与蔡和森、蔡畅、向警予等30多位学生,在上海启程赴法留学。葛健豪这“第一个留学老学生”的风采,对当时的青年产生了很大影响。
经过35天的海上航行,葛健豪一行于1920年1月30日安抵法国。她与同去的6名女生,入了蒙达尼女子公学。葛健豪在法国勤工俭学的四年,是她传奇经历中更具传奇色彩的四年。在这里,她刻苦攻读法文。经过不懈的努力,她终于能用法文对话和阅读法文报刊了。
葛健豪的刺绣工艺精湛,深得法国妇女的喜爱,一件可卖几十法郎至上百法郎。换来的钱,她不止是供自己和儿女们的勤工俭学,她还用剩余的钱资助他人。在留学的同时,她积极参加了留法学生的革命活动,尤其是对蔡和森等人在法国的建党活动予以支持和帮助。她曾发起组织了“开放海外大学女子请愿队”,她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到里昂大学请愿。1921年2月28日发生的向北洋军阀政府驻法公使馆的请愿斗争,她又一次参与其中。她与蔡畅、向警予等人走在400多名留法学生的最前列,冲进了北洋政府驻法公使馆,迫使其作出了让步。1922年,蔡和森与向警予先后归国,参加中共中央的领导工作。蔡畅于1923年2月在法国生下了小孩。葛健豪既要勤于做工,又要俭以求学,还要参加革命活动,又要为女儿当保姆。直到同年秋,党派蔡畅、李富春夫妇二人去苏联学习后,她才带着小外孙女李特特辗转归国。
归桑梓晚年心系伟业
葛健豪归国后,先在长沙安家,大革命失败后,她先后辗转于武汉、上海,掩护儿女、儿媳和女婿干革命。至1928年她的二儿蔡麓仙与三儿媳向警予先后为革命牺牲后,经蔡和森与蔡畅商定,才把老母亲安排回到了老家湖南永丰。1931年,蔡和森在广州壮烈牺牲,家中的人怕她伤心,一直瞒着未让她知道。葛健豪居家的生活是十分艰苦的。这时,她在永丰的老家一点财产也没有,只好与丈夫带着长女及孙辈们租居别人的房子。1932年,其丈夫蔡蓉峰去世,葛健豪便在距永丰十多华里的石板冲定居下来。为了生计,她种了几亩地,她和女儿庆熙、孙子蔡博,外孙女李特特一起,过着清贫的生活。
1943年3月16日(农历2月21日),葛健豪在永丰石板冲与世长辞,享年78岁。临终前,她还一直不知道儿子已经为革命壮烈牺牲。她问长女蔡庆熙:“和森、咸熙(蔡畅)有信回没有?”并要长女写信告诉他们:“母亲已看不到他们的事业的成功了。但革命一定会胜利的!”她的遗言,使我们仿佛看到了那颗为革命怦怦跳动了一生的伟大母亲的心!心脏可以停止跳动,但她那博大的胸襟,坚毅的精神以及爱国的革命情怀,将永远为后人所景仰。
这位伟大的女性,养育出了在中国革命史上出类拔萃的四位伟人——儿子蔡和森:中国共产党创建人之一,中央宣传部第一任部长;儿媳向警予,我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女中央委员,毛泽东曾称赞她为“模范妇女领袖”,女儿蔡畅,国际进步妇女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女婿李富春,曾任国家计委主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书记处书记。葛健豪为革命养育出了四个中央委员,她不愧为伟大的革命母亲。
                                                    (文章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