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假区探索创新党组织设置、考核、活动方式和党员管理方式,扎实推进实体化管理基层党建工作。
一是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滇池旅游度假区党工委结合实体化管理党建工作实际,在海埂街道党工委开展“大工委”试点,在街道原有8名委员的基础上,将边防总队、省银监局、云天化集团公司等9家有一定影响力的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选聘为街道“大工委”委员,参与街道党建工作及部分重大公共事务决策,有效推进街道党建及中心工作。
二是创新党组织考核方式。坚持分类管理,围绕机关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社区创建“创新型”党组织、事业单位创建“高效型”党组织、企业创建“效益型”党组织、流动党员聚居区创建“动态管理型”党组织的目标,制定差别化考核办法,对不同领域的基层党组织建立不同的考核指标体系,切实提高党建目标考核工作科学化水平,使基层党建工作进一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三是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创建“1+1+x”特色党建集群,以机关+社区+x(企业、“两新”组织、校地共建单位、“县包乡,乡包村”联系点等)为工作切入点,形成一批特色党建集群。以“党建资源共享、基层组织共建、党员队伍共管、干部人才共育、困难群众共帮”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工作互动、协作共赢”为原则,打破各类型党组织之间的地域、性质、级别界限,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形成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基层党组织互相带动、协调发展的生动局面。目前,全区共构建混合型党建群组17个,各群组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互助共建活动,共讲授党课10余场、投入帮扶资金200余万元。
四是创新党员管理方式。按照党员“五带头”和创先争优“四亮四评”要求,创新党员管理模式,对党员实行分类、分层、动态管理。在机关、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全面推行党员活动积分制,对党员管理进行量化考核,切实加强队伍管理的规范化建设。结合度假区无党校的现状,成立“流动党校”,选聘有丰富经验的党务工作者及高层次人才深入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讲授党课,采取灵活办学的方式加强党员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