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人才返回首页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公告: . 昆明市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拟录用人员公示 昆明市公安机关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综合成绩表(2025年5月13日) 昆明市公安机关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综合成绩表(2025年5月13日) 关于昆明市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体检及后续相关工作的公告 昆明市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面试及综合成绩 (2025年4月27日)
组工动态
《云南省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沿边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解读
发布时间:2015-09-09 01:11来源:

今日视点

精准发力 兴边富民

——《云南省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沿边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解读

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省委、省政府日前决定,以沿边一线行政村为重点,开展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沿边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沿边三年行动计划)。记者就此采访了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相关负责同志。

1

出台沿边三年行动计划的背景是什么?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沿边地区发展,2005—2010年,我省先后实施了两轮(两个三年)兴边富民工程,2011年启动实施了《云南省兴边富民工程“十二五”规划》。通过10年的努力,我省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民族团结、边防稳固。但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边境地区发展起步晚、起点低、底子薄。目前,全省25个边境县中,有22个是贫困片区县,有16个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边境地区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发展水平与我省其他地区相比差距较大,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面临许多困难,这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面临的难点和短板之一,加快边境地区建设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和繁重。全面改善和提升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是强边固防保证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云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迫切要求,是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具体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为此,省委、省政府统筹考虑扶贫、兴边、固边和富民,启动实施沿边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提升沿边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改善沿边地区的形象和面貌。

2

沿边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范围是什么?

按照与“十三五”规划和兴边富民工程相结合的要求,我省决定从2015年到2020年,先边后内,实施两轮沿边三年行动计划。以25个边境县110个沿边乡镇所辖814个行政村和沿边19个农场为范围,覆盖9036个自然村、426个农场生产队,60.5万户、242万人,覆盖人口占边境县总人口的35.4%。第一轮从2015年至2017年,以110个沿边乡镇所辖373个沿边一线行政村为范围,覆盖3783个自然村,同时,兼顾沿边19个农场。第二轮从2018年至2020年,以110个沿边乡镇所辖其他441个行政村为范围。

3

沿边三年行动计划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通过努力,实现“五通”、“八有”、“三达到”的目标。“五通”即:通路、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视、通电话互联网。“八有”即:村委会有合格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有合格卫生室和村医,自然村有宜居生活环境,户有抗震安居房,人均至少建成一亩高稳产农田地,人均至少建成一亩特色高效的经济作物或经济林果,人均每年至少出售一头以上商品畜,每个劳动力至少学会和掌握一门脱贫致富的实用技术。“三达到”即: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0%以内、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或超过所在县(市)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达到或超过所在县市平均水平。

4

本轮沿边三年行动计划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本轮沿边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抗震安居、产业培育壮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村寨环境整治、劳动者素质提高6项工程31个子工程,三年总投入65.6亿元。基本思路是通过具体工程的实施,整合资源、整村推进、项目到村、扶持到户,切实推进“新房新村、生态文化、宜居宜业”的新农村建设,力争使边境地区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5

哪些工程任务是实施重点?具体如何实施?

在本轮三年行动计划中,安居房建设和培育壮大富民产业是重中之重。抗震安居工程包括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安居房建设,将实施7万户(其中边境农场0.18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及抗震安居房建设,三年投入28.2亿元,占计划总投入的43%,目标是把沿边村寨建设成为“村美人和谐”的生态宜居“幸福家园”。

实施产业培育壮大工程,包括实施特色优势农产品种植、特色经济林、畜禽产品养殖、农产品加工企业扶持、高稳产农田地、退耕还林还草、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村级产业发展互助资金、科技兴边富民专项建设9个子工程,总投入6.735亿元,占计划总投入的10.3%。目标是通过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打造各族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投入较大的还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包括实施乡村公路硬化、村内道路硬化、农村电网全覆盖、农村安全饮用水提升改造、宽带互联网、广播电视户户通6个子工程,总投入24.64亿元,将通过推进水、电、路、广播电视、电话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畅通“毛细血管”。

6

本轮沿边三年行动计划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沿边三年行动计划”按照问题导向、精准施策、贴近群众、跨越发展、全面小康的要求进行编制,目标明确、任务具体、符合实际。一是针对性强,针对我省贫困问题突出的沿边一线村寨,着力解决群众最基本的住房问题、最迫切的增收问题、最贴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问题、最根本的素质提高问题,不搞大而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二是可行性强,沿边三年行动计划在编制过程中,力求做到需求目标化、任务工程化、项目具体化、投入责任化、责任部门化,是一个可行的、务实的行动计划;三是操作性强,资金投入以省级为主,补助到县,县为责任主体,统筹组织实施。省直相关部门根据任务,编制部门项目投资年度计划,边境县制定实施计划,行政村制定实施方案,自然村编制建设规划,保障从顶层设计到项目落地环环相扣,各负其责,落实到位;四是意义重大,本轮沿边三年行动计划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沿边群众的深切关怀,是把兴边富民、扶贫攻坚、民族团结结合起来制定的一项惠民措施、民族政策和民心工程,意义重大深远。

7

沿边三年行动计划在实施中如何明确各部门的责任?

沿边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遵循“省做计划、部门支持、州市督导、县级统筹、群众主体、整合资源、集中实施”的原则。要求省直相关部门和单位确保完成沿边三年行动计划中项目和资金投入任务,部门年度计划做到资金到县、项目到村到户;责任单位负责与协同单位沟通衔接,保证项目实施地点、实施年度与资金投入同步推进;省级扶贫挂钩部门要加大对沿边三年行动计划的支持力度,省民族宗教委要履行好牵头协调的职责,统筹协调年度项目资金计划。要求边境州市人民政府要把沿边三年行动计划列为重点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县市政府承担主体责任,县长为第一责任人,统筹各方力量、整合项目资金、抓好组织实施、确保全面完成目标任务;边境乡镇要编制好行政村实施计划和自然村建设规划,配合相关部门抓好项目建设;村委会和自然村要成立理事会、监事会,让群众广泛参与并成为建设和受益的主体。

8

实施项目的资金如何保障?

沿边三年行动计划资金筹措采取“部门支持、州市协调、县市整合、社会帮扶、群众参与”相结合的方式,分为省财政投入、部门综合投入、行业投入、县市整合、社会支持五个部分,三年总投入65.6亿元。其中,省财政3年投入不低于10亿元,省直部门综合投入3年不低于17.75亿元,省级财政和省直部门三年投入64.3亿元,占计划总投入的98%,这部分投入会优先用于实施安居房建设。县市三年投入1.3亿元,占计划总投入的2%。此外,项目资金不足部分由县市人民政府负责统筹整合各级各部门资金,确保不留资金缺口。

9

如何确保沿边三年行动计划高质量落实?

规划先行,省委、省政府要求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认真做好重点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县级人民政府要按照沿边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和主要工程项目编制本县(市)的实施计划,乡镇要编制好行政村(社区)实施方案和自然村建设规划,多到每个行政村(社区)有1个实施方案,每个自然村有1个建设规划;健全机制,省政府将每年召开一次工作推进会,督促检查省直各部门和边境各州市县年度工作落实情况。省民族宗教委每年要定期不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对本年度资金安排计划和上一年度任务落实情况进行协调落实。边境州市和县市政府要建立挂钩帮扶制度,每一个沿边乡镇由一名州市领导挂钩,每一个沿边行政村由一名县市领导挂钩,州市、县市部门分别挂钩帮扶一个行政村,完不成任务不脱钩。边境州市和县市要建立派驻工作队制度,向每个沿边行政村派驻工作队,队长由挂钩帮扶部门领导担任,负责指导督促相关项目的实施;第三是从严格考核入手,实行省直部门和边境州市、县市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制,每年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完不成任务的省直部门和州市给予通报,对完不成任务的县市政府主要领导进行问责,每年一考核,三年总考核;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明确群众是建设主体、受益主体,确保一切工作以群众是否满意为标准。

本报记者 郎晶晶

责任编辑:严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