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源县引进今飞轮毂有限公司年产500万件铝轮毂一期生产线项目11月17日投产。 记者 张彤 摄
冬天的富源县,工业经济暖风拂面。
富源今飞公司年产500万件铝合金汽车轮毂项目于11月17日正式投产,创造了当年开工、当年建成投产的“富源速度”;同时,年产500万件铝合金摩托车轮毂项目开工,欲以“加速度”创造今飞新记录,为夯实这个煤炭大县经济V型反转基础、助推转型升级再添一把火。
“不能单纯卖铝锭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在富源县调研时曾语重心长地指出,要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把产业由低端推向中高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热切的期望正在变成现实。
今 飞
“富源速度”源于“富源动力”
在富源县工业园区,富源今飞轮毂制造有限公司崭新的厂房格外醒目。
一辆罐车从800米外的泽鑫铝业驶来,把铝水送进今飞公司。铸造车间内,工人师傅按下操作台上的按钮,几分钟后,一个轮毂毛坯浇铸成型,全自动机械手夹起毛坯,送入下一道工序。
在样品展示间,工作人员指着各式各样的轮毂介绍:这是大众的,那是铃木的,还有东风标致的、长安的……这些产品几乎覆盖了常见汽车品牌。
“10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 富源今飞轮毂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文彩话语透着自豪。
“这里的地理环境、政策优惠、基础工业远不如其他地方,交通条件又差,我们为什么还选择富源?为什么第一个项目还没建好就决定追加投资、加码新项目?”在厂区门卫室里,富源今飞轮毂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晋高快人快语:“一是生产原料有保障,二是党委、政府有决心。”
今飞集团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旗下产品“今飞”牌摩托车、汽车铝合金轮毂,规模名列全国第一,品牌位列“全国十大名牌轮毂”前二,为奔驰、一汽轿车、马自达等知名厂家配套,并出口15个国家和地区。
2015年11月,富源县党政领导和云南云铝泽鑫铝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组成的招商团队走进金华,走进今飞集团。在这里,县领导看到了资本、市场与资源“联姻”的渴求;企业看到了党委、政府发展经济的决心信心和推动力,更看到了立足富源资源和云南区位优势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广阔前景。
三方谈判两小时,当场签订了合作协议:今飞集团在富源投资10亿元,建设年产500万件铝合金汽车轮毂制造项目。
2016年1月21日,占地300亩的富源今飞开工建设,一期于10月调试运行、11月17日正式投产。三期达产后,每年可实现总产值18亿元、工业增加值4.5亿元、税收8000万元,解决就业1500人。
“这是今飞集团在国内外建设最快的工厂,创造了今飞富源速度。”今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葛炳灶说,县委高度重视、政府服务优良吸引今飞追加了新项目——投资10亿元、年产500万件摩托车轮毂项目,于今年8月21日签约、11月17日开工建设,预计明年8月建成投产。达产后每年可实现工业总产值7.5亿元、增加值1.5亿元、税收1500万元,提供800个就业岗位。
一业兴,百业旺。云南云铝泽鑫铝业有限公司每年7万吨铝水直供富源今飞,就地转化。
今飞“富源速度”催生“今飞效应”。通过以商招商,今飞牵动了万里扬汽车变速箱、奇瑞汽车、韩国现代汽车等,进一步激发了富源县依托电解铝、电力优势资源打造汽车配套产业基地的工业梦想。
转 型
煤炭大县“凤凰涅槃”
富源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是我省重要煤炭能源基地县,年均煤炭产量占曲靖市1/2、全省1/4。
因煤而兴,富源享受了煤炭能源“黄金十年”盛宴:全县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26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147亿元,增长5.6倍;地方财政收入从1.2亿元上升到13.98亿元,增长11.6倍。
然而,“一煤独大”,富源终于遭受煤电量价齐降、经济“断崖式”下跌:2014年GDP增长负2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负40%,在全市9个县(市、区)综合考核中排名倒数第一。
面对曾经的“黑金子”、那块一度抢手的铝锭,吞咽产业结构单一、产品初级低端、发展质量效益不高、转型升级滞后带来的苦果,富源县干部群众感到前所未有的茫然。
“要让经济尽快触底,但不能长时间沉底。”富源县委书记唐开荣说起两年前的困顿,仍然心有余悸。
唐开荣的办公室挂着一幅草书:“黄金十年岁月逝,经济下滑止不易;莫言困境成事难,建功立业正当时。”这是他当时的“励志作品”。
面对困境,富源县委、县政府通过广泛调查研究、听取人大政协等各方意见、辩证审视县情,提出了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两轮驱动”战略,决定全力打好产业转型、县城建设、脱贫攻坚、安全维稳“四大战略”,扭转财政收入90%以上来源于煤电的局面,努力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凤凰涅槃”。
值得一提的是,富源县在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方面力度空前,突出有色金属加工制造、新型煤化工、新型建材三个板块,着力打造“三个园中之园”,围绕产业转型引项目,围绕产业集群上项目。为此,该县累计投入7亿元用于园区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5亿元的4条22.6公里道路今年底可建成使用。园区吸引力和承载力迅速提升,入园企业(项目)达46个,其中投产36个、在建10个。
思路一变天地阔。仅仅一年,富源经济触底反弹,成功实现“V型”反转: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22.1亿元、增长9%,增速排全省第85位,比2014年上升43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8.58亿元、增长3.2%,增速排全省第88位,上升40位;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41.6亿元、同比增31%,增速排全省第34位,上升84位。
今年,富源经济乘势而上。1月至10月,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4.8亿元、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153.8亿元、增长32.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9亿元、增长16.7%、列全市第1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88亿元、增长12.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2亿元、增长13.9%、列全市第1位。
责任编辑:高佛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