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通知要求
切实做好2017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
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2017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全文如下:
为切实做好2017年元旦、春节期间各项工作,确保全省各族人民度过欢乐、平安、祥和、喜庆的节日,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7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中办发电[2016]36号)要求,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扎实做好群众帮扶救助工作,确保民生工作部署落地落实。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决策部署,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精心组织、深入开展走访慰问、专项救助、送温暖等活动,着力解决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坎上。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三严三实”要求,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一线特别是贫困地区、受灾地区和困难职工、困难群众,精准摸清困难群众需求,落实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妥善安排好低保对象家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节日期间的基本生活。认真落实各项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政策措施,确保城镇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符合条件的城乡老年居民养老金、失业保险金以及优抚对象抚恤补助优待金等救助补助资金及时发放到位。妥善安排灾区群众生产生活,加快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及时发放救灾救助款物,全力保障灾区用水、用电以及食品、药品等方面的安全,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加大困难地区和行业就业帮扶力度,重点帮助去产能安置职工、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零就业家庭等尽快就业。做好空巢老人、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关爱保护和生活救助工作。加强部门联动,开展专项检查,严厉打击恶意拖欠、欠薪逃匿等违法犯罪行为,确保农民工返乡前按时足额拿到应得报酬。
二、全力保障节日市场平稳运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根据节日期间人民群众需求特点及市场变化情况,统筹做好粮油肉菜禽蛋奶等重要商品的保供稳价工作,做好煤电油气运协调保障,执行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保证城乡居民消费需要和节日市场平稳运行,减轻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的影响。加强市场监测和信息发布,及时掌握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化情况,完善应急保供预案,严查严处哄抬物价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确保人民群众生活必需品价格基本稳定。做好线上线下商品质量一体化监管工作,加大电商产品执法打假力度。按照“四个最严”要求,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制假售假,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向餐桌、流入市场。积极营造中国特色和云南地方特色的浓厚节日氛围,组织好“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迎春、艺术为民”“新春走基层”等活动,广泛开展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活动和优秀民间文化艺术普及推广活动,开展“网络中国节”等系列网络文化活动,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力度,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年货”。加强文化市场执法检查,保持“扫黄打非”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带有低俗内容的网络视听节目,大力整治网络虚假新闻,净化节日文化环境。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畅通旅游投诉渠道,坚决查处不合理低价、强迫消费等突出问题,优化旅游消费环境,引导游客文明旅游、文明出游。
三、统筹安排春运各项工作,保证人民群众安全顺畅出行。加强组织协调,密切各方协同,切实做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城市公共交通等运力统筹和有效衔接、优化路网运行管理,强化对运力的科学调度,充分挖掘运输潜力,缓解运输压力,进一步提高综合运输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春运服务质量,创新便民措施,做好学生、务工人员等群体购票服务,优化完善互联网售票,扩充售票终端,多措并举打击套购囤积倒卖行为,方便广大旅客购票。加强旅客出行信息服务,及时发布天气变化、班次增减、客票数量、交通管制等运力调整及安排的重要信息,方便旅客合理安排出行。针对春运期间可能出现的恶劣天气、旅客滞留、道路损毁等情况,提前制定应急预案,确保突发情况的快速有效处置。强化春运安保工作,全面排查风险隐患,狠抓客运车辆源头管理,确保运输、消防、救生等设施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加强对车站及周边地区的综合整治,严厉打击各类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加强路面行车秩序管理,严查非法营运、超速、超载、疲劳驾驶、酒后驾驶等各类交通违法行为。
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认真排查整治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炸物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建筑工地、水电气热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严格落实煤矿安全管控措施和易燃易爆场所、劳动密集型企业等重点区域安全防范措施,严防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加强对公众聚集场所和文化娱乐场所的监督检查,及时消除各类隐患,严防群死群伤事故。切实加强对旅游景点、酒店、饭店以及特种设备、游乐设施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强化对旅游热点地区和节日游乐、“跨年夜”等自发性群众活动的安全管控,制定应急预案,做好人流疏导和安全保障工作,防止拥挤、踩踏等伤亡事故。强化道路、水上交通和民航安全管理,加强监管执法和疏导管控,扎实开展重点隧道、桥梁、场站设施设备的排查养护,加大危险路段整改和各交通要道监控力度,严防重特大交通事故。加强学校医院、宾馆饭店、商场、市场、娱乐场所、社会福利机构等的消防安全管理,重点排查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等重点设施,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密切监测和防控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及时做好公共医疗服务。密切关注雨雪冰冻等灾害性天气以及可能引发灾害的风险因素,加强监测预报预警,严格落实各项防灾减灾措施,提前做好应对准备,最大限度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责任编辑:赵伶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