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人才返回首页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公告: . 2025年度昆明市市级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公告 昆明市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拟录用人员公示(五) 昆明市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拟录用人员公示(四) 昆明市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拟录用人员公示(三) 昆明市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拟录用人员公示(二)
组工动态
云南特色产品产业如何更好地走向市场、走向世界
发布时间:2017-03-09 00:00来源:

原标题:
云南特色产品产业如何更好地走向市场、走向世界——
整合要素 拓展影响

    云南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资源,孕育出极具特色的农产品、丰富的珍贵药材、顶级的珠宝玉石、多样的民族文化产品、优质的旅游产品……丰富的云南特色产品成为云南的一张张名片,让外界直观地认知云南。

    不可否认,云南特色产品产业基础薄弱,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品牌知名度低、营销手段落后,短板十分明显。当前,我省正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深入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通过优化资源、整合要素、做强营销、联通市场,努力扩大“云品”影响力,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向“两型三化”迈进。

    “酒香也怕巷子深”,好产品要有好营销,才能真正发挥效益。通过对比国内外优势产业发展模式,找出缺陷,补齐短板;通过对比国内外优秀营销案例,找出局限,破局发展;通过对比国内外优秀企业,找出劣势,助力升级,正在成为云南特色产品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理性看待 找寻短板积极补缺强基

    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将一种日常调味品做成了全球知名品牌——目前,贵州“老干妈”年产值已达68亿元,带动800万农民增收致富。云南坐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全省酱菜和野生菌加工企业成百上千,年产值上亿的企业却屈指可数,为什么?

    当前,云南农业正面临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双重竞争。国际农产品贸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主要农产品价格长期低位运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贸主导权竞争激烈。许多省(区、市)通过发展设施农业开发特色优质农产品,对我省利用自然资源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构成新的挑战;面临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我省山地农业特点明显,水资源分布不均,农村劳动力减少,生产方式依然粗放,地力呈下降趋势,环境污染隐患日益突出;面临“保饭碗”和“可持续”的双重要求。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的态势不可逆转,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成为农业新的更高要求。面临补贴“见顶”和成本“抬升”的双重压力。支持农业发展的“黄箱”政策基本“见顶”,上升空间有限。租地和用工成本上升,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扬,抬升了农业生产成本;面临自然灾害发生率高和保险体系不完善的双重挑战。

    同时,云南是个“无灾不成年”的省份,大灾不少、小灾不断,干旱、低温、地震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自然灾害和植物病虫害交替影响。与此同时,我省农业保险体系不够健全,保险覆盖率仍然较低,蔬菜、茶叶、花卉、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未纳入保险品种,防灾减灾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一边是产业基础依然薄弱,一边是小富即安思想的束缚,导致云南特色优质产品深加工缺乏经济规模,进超市形不成均衡供应,做营销缺乏资本支撑。

    云南经济发展的软肋是产业结构问题,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有关专家大声疾呼,“再不能吊死在烟草和重化工两棵树上”。欲突破上述困局,须坚定不移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抓好工业调结构增效益,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抓大产业,树大品牌,做大营销,让特色产业成为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有关专家表示,当前要加快破解我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瓶颈,改变当前我省农业“大资源、小产业”的局面,瞄准重点产业,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质增效为核心,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延伸产业链、重塑价值链、贯通流通链、新平台运作,开创以“SaaS+B2B+供应链金融”为核心的“产业互联网+”的现代农业4.0模式,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跨越发展。实施“十百千万”行动计划,即重点围绕生猪、牛羊、蔬菜、花卉苗木、中药材、茶叶、核桃、水果、咖啡和食用菌10大产业,打造百亿产值的农业小巨人,打造千亿产值的主导产业,实现万亿综合产值的大农业目标。按照规划,到2020年,云南省农业10大重点产业综合产值达到7700亿元,加上粮食和其他产业,全省农业一、二、三产综合产值实现超10000亿元。

    洛川苹果是享誉国内外的果品品牌,去年农交会上,洛川县副县长陈耀忠告诉记者:“打造洛川苹果这一品牌,首先做好果品质量安全工作,到洛川苹果地里随手摘随口吃,大可放心。如今,洛川苹果远销东南亚、中东、欧洲、美洲、大洋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达10万吨。”回看云南,适应种植苹果的区域也不少,可目前除昭通苹果外,品牌、效益双丰收的少之又少,苹果产业效益可提升空间巨大。业内人士表示,以苹果产业为例,如今高品质绿色产品最为畅销,云南不能只考虑产量,只有在产量、品质、延伸产业链上下功夫,云南苹果才能真正体现出价值,品牌效益才能最大程度得以释放。

     记者 王淑娟 杨建华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高佛雁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