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人才返回首页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公告: . 2025年度昆明市市级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公告 昆明市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拟录用人员公示(五) 昆明市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拟录用人员公示(四) 昆明市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拟录用人员公示(三) 昆明市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拟录用人员公示(二)
组工动态
新旧动能转换提速 供给侧改革为昆明经济添新动力
发布时间:2017-03-26 00:00来源:

原标题:新旧动能转换提速 供给侧改革为昆明经济添新动力

去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00亿元,同比增长8.5%。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昆明经济逆势上扬。

良好发展态势背后的“密码”何在?源于供给侧改革、新旧动能转换和新旧产业更替提速,增长更有质量、结构更加优化,昆明经济显示出顽强的“抗压性”。

经济动能转换大有智慧

春节过后,正是企业“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大好时机,而在东川区的一些地条钢生产企业却显得格外冷清:设备已经被拆除,厂房空空如也,锅炉被贴上了封条。

“地条钢”,指的是以废钢铁为原料,经过感应炉、中频炉等冶炼,不能有效进行成分和质量控制而生产的钢材,主要为建筑用钢,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今年,从政府到企业,昆明都把清理“地条钢”、僵尸企业,清理非法落后产能作为去产能、整顿市场的重中之重。这样一来,钢铁行业有望进入新一轮健康发展的阶段。

事实上,钢铁行业的“优胜劣汰”只是昆明供给侧改革的一个缩影。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我市及时出台稳增长促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加快推进“188”重点产业发展,推出了一揽子具体量化的改革举措,促进经济企稳回升。

去年5月27日,昆明出台《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该意见被称之为“昆明供给侧第一份文件”,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5个方面提出了27条具体措施,成立国内首只供给侧改革基金,建立产能过剩行业退出机制,有力推动经济转型发展。

去,不只是简单砍去、抛弃。

望着50多米高的昆钢五号高炉静静地伫立着,很难想象它曾在云南工业化进程中留下过重要印记,作为“去产能”的重要标志,它已经彻底退出了工业生产的历史舞台,在昆钢新的转型规划中,这座高炉将作为工业旅游项目的主景点。

国内钢铁需求趋于饱和,昆钢就把眼光转向海外市场。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及云南省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等战略机遇,在越南老街钢铁产业合作等项目取得积极进展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快装备制造业和技术服务“走出去”步伐。

初来乍到,怎样打开市场?结合当地市场,加大热轧钢板和各类合金钢材等的开发力度,优化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为市场提供有效供给。

增减背后,大有智慧,昆明开始了一场经济动能转换——去年,累计投资101亿元,为13个棚改项目购买货币化安置房源13946套,去库存周期大幅缩短;全市钢铁去产能150万吨,煤炭去产能28万吨,淘汰落后产能造纸3万吨、硫酸8万吨、水泥45万吨;降低企业用电成本19亿元;节约铁路物流成本4.3亿元。去年全年预计单位GDP能耗比2015年至少降低6%以上,超额完成单位GDP能耗下降3.1%的年度目标。

新产业新业态加速发展

下行压力加大,昆明经济仍保持较快增长,凭什么?凭的就是产业结构优化、新旧动能有序转换。一批新业态新模式方兴未艾,一批新产业新产品加快发展,一批新主体新平台快速成长,经济发展新动能进一步增强。

去年12月26日,东风云南汽车有限公司(下称“东风云汽”)整体搬迁升级改造项目奠基。

这不是企业简单的搬迁和入驻,而是企业转型升级、调整布局的实际行动。

新能源汽车,作为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典型代表,正是昆明要“扶新”的产业之一。为此,昆明全力支持东风云汽在滇中新区的发展,多次与公司高层对接、商议相关事宜,集中各方优势资源和智慧,有关部门“工作一盘棋、办事一条心、推进一股力”,在保障发展用地、原厂区补偿、科技创新、产业扶持、社会职能剥离与历史遗留问题处理等方面,给予东风云汽帮助和支持,最终实现了东风云汽整体搬迁升级改造项目的顺利落地。项目将分2期用10年时间建成年产15万辆的整车产销基地,建成后可提供1500个左右工作岗位,同时,将引进30多家系统供应商,带动本土零部件企业同步发展,形成完整的汽车产业链。

随着昆明新能源产业的跨越发展,在中国工业版图上,昆明“坐标”日益清晰——今后的昆明,不只是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洼地,更是实现云南各族人民“新能源汽车梦”的排头兵,成为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新引擎,也将成为昆明供给侧改革的一大硕果。

“五网”建设不仅是昆明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之举,也是供给侧改革的关键领域之一。

去年,《昆明市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规划(2016—2020年)》出台,明确“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实施路网、航空网、能源保障网、水网、互联网五大基础设施项目317项,总投资10276亿元,昆明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五网”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当好供给侧改革“排头兵”

一个工作日,能想到吗?这是办理一份企业营业执照所需要的时间,也是云南撒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智慧的真实经历。

两年前,在经开区政务大厅,刘智慧领到了经开区第一本“一证三号”营业执照,从过去动辄一两个月,到现在不到一天,刘智慧感叹:“以前要分别跑三个地方,如今在一个窗口就可以完成,而且今后就可以‘一证三用’。”

省下来的时间和精力,做什么?云南祥云飞龙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龙说,企业财务成本、运行成本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正常生产经营成本,二是营销成本,三是制度性成本。前两者通过企业自身努力是可以降低的,而制度性成本则是企业不可控的。

“企业经营之前要花很多人力、财力、物力,如今,套在企业头上的‘紧箍咒’少多了,松了‘缚’,我们除了把精力放在必要的管理过程和恪守信用之外,其他问题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和经费。”杨龙说,我们可以心无旁骛地投入和扩大生产,更好地迎接市场挑战。

简政放权有利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在发改委一位负责人看来,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思想。“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企业做事会更容易,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供给质量与效率、改善供给结构。”

近年来,简政放权贯穿昆明各级政府施政始终。昆明“削减”的步子远比很多地方要快得多,市级行政审批项目从最早的1016项精简到了22个部门75项,审批时限压缩80%以上,审批要件精简到50%以上,昆明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已经成为全国环节最少、成本最低、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地区之一。

此外,昆明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先照后证”等工商登记便利化改革有效落实,“五证合一”全面启动,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及简易注销改革试点快速推进,完成各县区工商、质监、食药监“三合一”。

近3年来,昆明市场主体新增32%,有力促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改革试点形成了“昆明样本”,构建了“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政府有效监管”新格局,相关经验做法走在了全国前列。

各县区还根据自身实际,“自选动作”不断:盘龙区建立“一窗式”政务服务机制、嵩明县设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石林县建成运行投资审批中介超市、阳宗海实行重点项目全程代办制、高新区实施投资审批“2.5”改革等举措,有力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

首席记者李思娴报道(昆明日报)


责任编辑:王自然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