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云南旅游市场整治进行时
整治,加速散客市场增长
——《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施行一月调查(下)
美编 张维麟 画
背景
今年“五一”假期,是我省于4月15日开始施行《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后的第一个小长假,散客成为小长假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
话题
到5月15日,《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施行满1个月,市场出现哪些变化?整治取得了什么成效?
疏堵结合 主动作为赢得市场
有人说,整治市场的22条措施,主要针对“不合理低价游”,其中大多是团队。而团队少了,散客自然就多了。事实上,两者的关系并没有那么简单。散客化,是旅游市场的大势所趋,而在此次整治过程中赢得散客市场的,是那些主动作为者。
据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统计,今年“五一”假期全省共接待游客641.34万人次,同比增长21.51%;实现旅游收入37.11亿元,同比增长37.22%。值得注意的是,全省旅行社共接待游客9.51万人次,日均3.18万人次,比4月15日前日均下降56.9%,比4月15日至28日日均下降43.0%。但作为传统旅游热点地区的大理白族自治州,“五一”节期间依然保持了稳定的游客增长,实现旅游收入5.70亿元,同比增长13.47%。自驾游成为大理白族自治州旅游市场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进出自驾车达22.32万辆次,同比增长29.89%。
4月,记者采访到大理州旅发委常务副主任马金钟,他表示:“在发展旅游产业过程中,大理州一直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一手抓市场秩序整治,一手抓服务质量提升。”
马金钟介绍,在全省旅游市场整治22条措施的基础上,大理州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40条措施,分级管理、聚焦重点,重拳整治旅游市场秩序。节假日前,大理州相关部门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对景区、旅行社、酒店等旅游企业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大力整顿旅游行业不规范的经营行为,为游客营造放心、安心、舒心的旅游环境。
同时,为顺应大众旅游时代,大理州切实加大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一核四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在完善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基础上,围绕“商、养、学、闲、情、奇”新六要素,积极探索商务旅游、养生旅游、研学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探奇旅游等旅游新产品,推动旅游产品结构由观光为主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发展转变,满足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责任编辑: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