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墨江发生5.9级地震
陈豪、阮成发要求,全力做好救援救治和安置工作,确保群众生产生活正常有序 造成25人受轻伤,转移安置4964人
应急救援队伍第一时间在通关镇牛库村集中安置点搭建帐篷。本报记者 沈浩 摄
连夜往灾区运输物资
抢修电力设施
为村民处理伤口
经中国地震台网测定,9月8日10时31分,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境内发生5.9级地震,震中位于墨江县通关镇丙蚌村,震源深度11公里。目前,地震造成25人受轻伤,转移安置4964人。
接到地震报告后,省委书记陈豪、省长阮成发立即要求迅速排查震情,全力做好受灾群众救援救治和安置工作,确保群众生产生活正常有序;深入做好震情分析和预报、预警,严防次生灾害发生。同时,及时抓好受损房屋修建工作。
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副省长和良辉率工作组赶赴地震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地震发生后,普洱市第一时间启动地震Ⅲ级应急响应,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墨江县委、县政府立即启动地震应急I级响应,迅速开展抗震救灾相关工作。市、县两级第一时间组织民政、发改、国土、卫计、交通、医疗和部队、武警、消防、边防等相关部门1500余人组成救灾组赶赴现场抢险救灾。
据初步统计,截至9月8日22时,地震共造成墨江县15个乡(镇)168个村24824人不同程度受灾,25人受轻伤,转移安置群众4964人,房屋受损29398间。市政道路及桥梁设施、水利设施不同程度受损。10个乡(镇)34所学校受损,形成危房63间。县级医院8处受损,乡(镇)卫生院7间受损,村卫生室9间受损。
目前,省、市、县各级共计调拨帐篷1328顶、棉被3900床、毛毯1000床、折叠床2000张、方便面700件、矿泉水700件、面包饼干300件等应急生活物资和救援工具,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公安、交通等部门全力保障救援生命线的畅通;商务、供电、电信、移动等单位积极开展油料供应、电力抢通和通讯保通工作,确保各项地震救灾工作有序开展,全县供电已恢复。
多方力量奔赴灾区抢险救灾
墨江县5.9级地震发生后,我省民政、交通、通信、地震、气象等部门人员和省军区、武警云南省总队、省公安消防总队官兵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抢险救灾。
省民政厅工作组于16时30分抵达震中通关镇开展工作。截至16时30分,省民政厅已向灾区紧急调运救灾帐篷1000顶、彩条布500件、棉被2000床、衣服2000件、折叠床2000张、床上用品2000套。此外,中国红十字总会从云南省红十字会备灾仓库调拨了100顶帐篷、1000床棉被发往灾区;省红十字会紧急调运50顶帐篷、500床棉被等物资发往灾区。
地震发生后,省交通运输厅要求普洱市对辖区内的交通基础设施受损情况进行排查,做好抢险保通、隐患排查、值班值守、信息报送、开设高速公路抗震救灾通道和应急保障等工作。目前,通往灾区的主要干道经抢修后可正常通行,部分灾毁点灾情仍在进一步核查中。经排查,地震造成灾区国省干线部分路段坍塌,桥梁、挡墙等设施受损。地震未对普洱辖区水运基础设施(港口、码头、渡口)、航道、运输船舶等设施造成灾害性影响。截至17时30分,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已累计投入人员160余人,挖掘机8台、装载机14台,车辆33辆开展公路抢险保通工作。
震后1小时,省地震局48人现场工作队携带相关仪器分批赶赴灾区,开展震情监视、灾害损失评估、防震减灾宣传等工作。其中7人已在普洱市会同普洱市地震局赶赴墨江。
省军区接到灾情报告后,立即安排普洱军分区带领应急民兵,携带抢险救灾器材赶赴灾区开展救援。军分区机关人员、其他人武部应急民兵集结待命,随时准备出动。
地震发生后,武警云南省总队相关领导率队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指挥抢险救灾,普洱支队墨江中队作为第一梯队派出20名官兵于当日14时30分到达震中,进行排除险情、拆除危房等救援;第二梯队由普洱支队专业救援力量80余名官兵组成,当日下午到达并展开救援。
省公安边防总队普洱边防支队抽调50余名官兵组成救援队,携带帐篷、救灾装备工具等物资赶赴灾区开展救援。当日,省公安消防总队还调集西双版纳、玉溪2支地震搜救队7车60人4犬赶赴灾区,另有昆明、红河消防100人增援力量已集结完毕,等待指挥部命令。
普洱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带领应急处置人员赶赴灾区,指导道路保通工作。与震中相连的5个交警大队做好应急处置人员准备及物资准备,排查辖区道路通行情况。当日,与震中相连的宁洱、元磨、磨思交警大队共投入100余名警力,做好通往灾区道路的保通保畅工作。
记者 李汉勇 沈浩 李奕澄 张寅 郎晶晶 左超 张潇予 尹瑞峰 李承韩 陈鑫龙 通讯员 杨玺 王红才 张伟 梁维 张宏辉 程宝玉
责任编辑:谭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