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人才返回首页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公告: . 2025年度昆明市市级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公告 昆明市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拟录用人员公示(五) 昆明市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拟录用人员公示(四) 昆明市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拟录用人员公示(三) 昆明市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拟录用人员公示(二)
组工动态
西南联合大学在昆建校暨云南师范大学建校将迎来80周年华诞
发布时间:2018-10-26 00:00来源:

云岭先锋网讯(记者 史雪艳)八秩弦歌,风雨兼程;兴教边隅,根繁叶茂。2018年11月1日,将迎来西南联合大学在昆建校暨云南师范大学建校80周年华诞。学校将于11月1日,举行西南联合大学在昆建校暨云南师范大学建校80周年纪念大会,校庆期间还将举办丰富多彩的学术与文化艺术系列活动。

历经八十载沧桑磨砺,作为西南联大在昆唯一遗脉,云南师范大学在新中国的建设改革发展中成长,迭逢艰难而从未却步,历经坎坷犹始终向前。一代又一代的云师人始终秉承“刚毅坚卓”的校训,承仰西南联大之光荣传统,弘文励教,守正出新,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教师教育为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建设,现已跻身教育部和云南省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提升工程重点建设百所高校之一,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30余万人,被誉为“红土高原上的教师摇篮”。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保存中华文化与教育命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至湖南长沙,合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后因战火逼近长沙,1938年4月,临大迁至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下设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法商学院,同年8月增设师范学院。西南联大师范学院的诞生,揭开了云南师范教育事业的新篇章。

大师云集、名家荟萃的西南联大,在昆办学8年,鼎力治学研究,传承杏坛薪火,育才八千,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72位院士、9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等一大批享誉世界的栋梁之才和新中国的建设者,铸就了教育史上的丰碑。 

抗战胜利后,1946年组成西南联大的三校复员北返,西南联大师范学院整建制留在昆明继续办学,定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杨武之、罗庸、胡毅等一批著名学者留在了学院继续教学。1950年国立昆明师范学院改名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

80年来,云南师范大学始终把传承弘扬西南联大精神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和职责。在精神传承方面,学校继承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沿用西南联大的校歌,开创了“五个一”特色活动:每年对新进教师和学生教唱《西南联大校歌》;观看《西南联大启示录》纪录片;参观一次西南联大博物馆;上一场西南联大主题党课;参加一次西南联大文化月活动。在课程建设方面,把西南联大专题讲座作为新生入学“第一课”;在本科教学中开设“西南联大研究专题”选修课,在中国近代史专业硕士点中开设西南联大研究方向;实施了“朱自清”班、“杨武之班”等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在文化弘扬方面,与北大、清华、南开合作开设了西南联大讲坛,社会各界精英成为主讲嘉宾;连续组织开展了4届“寻访联大足迹”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举办了两届“西南联大国际文学节”;挂牌成立了云南西南联大干部教育学院,完成了全省高校组织部长、基层书记以及省直机关干部共12000余人的培训。基础条件方面,扩建了西南联大博物馆,成立了西南联大研究所,设立了“西南联大特藏室”和“西南联大研究文库”。西南联大旧址已经成为拥有7个“国字头”的基地和窗口: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景点,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全国免费开放博物馆。

云南师范大学以服务边疆、振兴基础教育为己任,涌现出我国著名元史学家方龄贵、教育心理学家卢濬、数学教育家朱德祥、数学家刘声烈等著名学者,以及“长江学者”、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知识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等一批优秀人才。

责任编辑:王璐

34